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翠岩真禅师法嗣

**** 潭州大沩慕哲 真如禅师

抚州临川闻氏子。僧问。赵
州庭柏意旨如何。师曰。夜来风色紧。孤客巳先寒。曰。
先师无此语。又作么生。 …… (第 0255b 页)
禅师

上堂。福严山上云。舒卷任朝昏。忽
尔落平地。客来难讨门。

**** 潭州东明迁禅师

久侍 真如。
晚居沩山。 (第 0257b 页)
真如
庵忠道
者高其风。每叩之。一日阅首楞严次。忠问。如我按指。
海印发光。佛意如何。师曰。释迦老子好与二 (第 0257b 页)
空。影沈寒水。雁无遗踪之意。
水无沈影之心。因搏髀叹息。即遣人慰之。怀乃敢一
通状。问起居而巳。沩山 真如禅师
从真点胸游最久。
丛林户知之。然对客。未尝一言及其平昔见闻之事。
至圆寂日。展𦘕像。但荐茶果而巳。 …… (第 0247a 页)
山子曰。语直无背面。心真无罪福。盖心语相应。为人
之常然者。而前圣贵之。有以见世道交丧甚矣。大沩 真如禅师
一生诲门弟子。但曰。作事但实头。云盖智
禅师有所示。必曰。但莫瞒心。心自灵圣。

予在湘山云盖。夜坐 (第 0258a 页)
也念安乐也念病苦也
念生也念死也念如此认真事无不济。

苏州承天寺头陀怀林为冥使所追期七日当往急
真如禅师
求救师令发愿修塔昼夜勤念金刚经
中当知此处即为是塔二句至七日冥使入室拘之
金塔光耀目不能开而去头陀得 (第 0064c 页)
从本巳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
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 真如真如
即实相异名也然此实相不离诸法法法皆契真
实妙理以实为相故名实相其体高广包含法界
毗卢遮那遍一切处故言 (第 0513a 页)
生灭门者。只如三界循环斯皆妄识。四生盘
泊。并是惑心。荣辱迅譬石光。古今驶过拍鞠。
此则生灭门也。 释真如
门者。只如摩罗净识。
湛若太虚。佛性明珠。皎同朗月。隐显虽异。肤
内更明。染净缘分。法身澄止。此则 (第 0617c 页)
真如
门也。
言说乃两门者。一大机受法。则教说满乘。二
小圣闻思。则藏开半字。神锴和尚云。教起所
由者。如 …… (第 0617c 页)
未能体通。但说凝然不作诸
法。第三大乘终教。于此赖耶。得理事通体。不
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以许 真如
随缘
而作诸法。以阿赖耶识所熏净法。与能熏染
法各差别。故非一。能熏所熏。但一心作无有
他。故非异。 …… (第 0618b 页)
于因缘。有执。已前总名有为缘起。
三者终教。即对治初教。一切诸法无常苦空
无我。执。此名无为缘起。由 真如
随缘。名为无
为缘起。四者顿教。即对治终教。念念纷纷。起
有言说。即自体缘起。穷源尽性。一念不生。故 …… (第 0618c 页)
。约识性亦不可得。才證
此心。即知诸法因缘生。缘生无自性。虽證此
法。犹有刹那生灭。故名有为。證凝然 真如
故。
次终教人云。一切诸法不出一心。是一心。譬
如大海湿性。依一心。所有诸法。如大海波澜。
虽摄波入 …… (第 0619a 页)
 切境界。未曾有想起于分别。当知一切境
界。自无分别想。故即自非长非短。非好非恶。
乃至非有非无。离一切相。如是观察一切法。
唯心想生。若使离心。则无一法一相而能自
见有差别也。 真如
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
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华严
四观者。此约一心 (第 0621b 页)
真如
法界。就理事行布圆
融。成四种法界。对此法界。为四种观门。此四
观门。法本如是。故依法而观。故名为观 (第 0621b 页)
力。出现生死涅槃之法。譬如非幻幻
人。于诸幻事。随其所应与力用故。以何义故
名如来藏。谓令覆故。四者 真如真如
如来藏。
唯有如故。真修契经中作如是说。如理如理
如来藏。非建立。非诽谤。非常非无常。非正体
智之所 …… (第 0870b 页)
显示 真如
门。中性 (第 0870c 页)
真如
理。唯理自理。非智自
理故。以何义故明如来藏。谓无他故。五者
生灭 (第 0870c 页)
真如
如来藏。不生不灭。被生灭之染故。
楞伽契经中作如是说。大慧。愚痴凡夫不觉
不知。执著诸法刹那不住。堕 (第 0870c 页)
在邪见。而作是
言。无漏之法亦刹那不住。破彼 真如
如来藏
故。复次大慧。金刚如来藏如来證法。若刹那
不住者。一切圣人不成圣人故。此经文明何
义。所谓显 (第 0870c 页)
示生灭门中性 真如
理。远离无常
之相。不生不灭之法故。以何义故名如来藏。
谓被染故。六者空如来藏。一切谓空。覆藏
如来 …… (第 0870c 页)
如来
说一切时。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何等为三。一
者如来法身。遍在一切众生心识。偈言法身
遍故。二者 真如
之体。一切众生平等无差别。
偈言无差故。三者一切众生。皆悉等有 (第 0871b 页)
真如
佛性。偈言皆实有佛性故。

问。能證智与所
證藏。为同为异。

答。约分别门。亦同亦异。若
冥合一味 (第 0871b 页)
 大明广容禅师 明招微禅师
 正法秀禅师 昭觉祖明禅师
 正焕上座 仰山圆禅师
 潭柘圆性禅师 关西尼 真如禅师
  大鉴下第十八世
教忠弥光禅师法嗣
 法石慧空禅师 净慈昙密禅师
 青原性庵唯裀禅师 道一维那(此 (第 0385c 页)
▲潭州大沩慕哲 真如禅师

上堂。月生一。大地茫茫
谁受屈。月生二。东西南北没把鼻。月生三。善财特地
向南参。所以道。放行则怛萨 (第 0696a 页)
。世寿七十四。僧腊四十九。

** 南岳下十二世

*** 翠岩真禅师法嗣

**** 潭州大沩慕哲 真如禅师

抚州临川闻氏子。僧问赵
州庭柏。意旨如何。师曰。夜来风色紧。孤客巳先寒。曰
先师无此语。又作么生。师 …… (第 0636a 页)
锐志
于学书翰墨。印呵曰。子本学道。为了生死。反从事语
言笔墨。于道何益。师于是弃去。依大沩者十年。 真如
门墙壁立。师独受印可。及 (第 0640b 页)
真如
赴诏住上都相国。师
乃首众。衡阳花药。分座说法。开法城东之东明。俄迁
湘西岳麓。无何。麓厄于火。道俗 …… (第 0640b 页)
真禅师

上堂。福严山上云。舒卷任朝昏。忽
尔平地。客来难讨门。

**** 潭州东明迁禅师

久侍 真如。
晚居沩山。 (第 0640c 页)
真如
庵忠道
者。高其风每叩之。一日阅首楞严次。忠问。如我按指。
海印发光。佛意如何。师曰。释迦老子。好与 (第 0640c 页)
去几千里。父有重牙子无齿。谩劳提
耳一炉香。微烟旋逐松风起。

** 翠岩真禅师法嗣

潭州大沩慕哲 真如禅师。
抚州临川闻氏子。
僧问。赵州庭柏意旨如何。师曰。夜来风色紧
孤客已先寒。曰先师无此语又作么生。师曰。 (第 0548c 页)
翠岩真禅师法嗣

**** 潭州大沩慕哲 真如禅师

抚州临川闻氏子。僧问。赵
州庭柏。意旨如何。师曰。夜来风色紧。孤客巳先寒。曰
先师无此语。又作么生。 …… (第 0059b 页)
禅师

上堂。福严山上云。舒卷任朝昏。忽
尔落平地。客来难讨门。

**** 潭州东明迁禅师

久侍 真如。
晚居沩山 (第 0061b 页)
真如
庵。忠道
者高其风。每叩之。一日阅首楞严次。忠问。如我按指
海印发光。佛意如何。师曰。释迦老子好与二 (第 0061b 页)
○师到华亭。众请上堂。灵山师子。云间哮吼。佛法
无可商量。不如打个筋斗。便下座。

*** 大沩慕哲 真如禅师

上堂。山僧本无积蓄。且得粥足
饭足。困来即便打眠。一任东卜西卜。

○上堂。不用思
而知。不用虑而解 …… (第 0476c 页)
五日。试道一句看。良久曰。山色
翠秾春雨歇。柏庭香拥木兰开。

*** 潭州东明迁禅师

晚居沩山。 真如
庵忠道者高其风。
每扣之。一日阅首楞严次。忠问。如我按指。海印发光。
佛意如何。师曰。释迦老子好与二 (第 0477b 页)
动也
如何是僧阳云吃粥吃饭如何是新兴水阳云前面江里
这般说话恰似儿戏相似入得这般法门方始安乐得人
真如禅师
拈提古今不在雪窦之下而今末流传习却
成恶口小家只管理会古人又作么生这里又合下得甚
么语 (第 0806a 页)
真如
又如何下语杨岐又如何下语你管得许多闲
事瘥病不假驴驮药若是对病篱根下拈得一茎草便可
疗病说甚么朱砂附 …… (第 0806a 页)
善事逆他魔意于一切逆顺境界
中道心愈坚固所以魔孽不能为害这个为复是妙喜杜
撰说为复有本据岂不见教中道 真如
净境界一泯未尝
存能随染净缘遂成十法界这四句言语大有意思只是
如今人少有知者如何唤作 (第 0815a 页)
真如
净境界便是混沌未分
时无苦无乐无天无地无人无畜无一切名字故曰一泯
未尝存当恁么时佛亦著不得为他能随染 …… (第 0815a 页)
道修缘觉乘者把十二缘生打一逆便證
缘觉菩萨修六度万行三十七助道品十力四无所畏十
八不共法便證佛地元来 真如
净境界中此十件事本不
曾有所以说一泯未尝存能随染净缘遂成十法界如今
人生在阎浮提中华佛国之地吃底是清 (第 0815b 页)
测疏
意同(此不尽理过初游故)。】

「十真如者(至)后后建立。」

【述曰。第四行取。取證十地故。 释真如
名。顺摄论等。
言最胜者。戒德严故。馀易可准。测云。无分别智。亦
不别證。遍行等义。约诠说故。名證遍 …… (第 0122c 页)
。测云。第六七识。二执
引故。诸有漏心。虽非是执。相分所缚。不自□故。所
證所引未成办者。基云。所證 真如
所引正智。未成
办故(此说菩萨知 (第 0123b 页)
真如
故)。测云。虽无间道未所證灭。而成所
引。便能断障(此说二乘不知 (第 0123b 页)
真如)
。亦能永断迷事随眠者。唯修
道也。迷事行浅。后智亦断。基云。此唯二□。菩萨修
道不断迷事。又解。许断 …… (第 0123b 页)
故名涅槃。」

【述曰。别解有三。出体故。三乘故。总结故。此初也。一
切法相者。测云。谓一切法通相 真如。
又七如中。实
(第 0123c 页)
真如。
二实显故。离一切相者。离所取相。离一切
分别者。离能取相。寻思路绝。唯内證故。如离二取
故。唯内證故 …… (第 0123c 页)
。自许后胜顺教理故。然佛
地论五云。菩萨初證如来地时。顿證二种大涅槃
界。亦名无住大涅槃界。涅槃即是 真如
体。障永尽
义者。且说究竟处。故不相违(菩萨分證。未名大故。不住二边。说因缘得)
枢要云。大涅槃体有 (第 0124a 页)
二义。一理二事。即于 真如。

摩诃般若解脱法身三义故。二体三事三体各别
故。合名大涅槃。测云。举能成智。意取所成。障灭真
如非 …… (第 0124a 页)
「以五法性(至)皆有实智。」

【述曰。第二五法相摄门中。有二师释。此初师也。佛
地经等说 真如
是法身故。摄大乘云。转去阿愿耶
得自性身故。言说平等智。于纯净土。为诸菩萨现
佛身者。二疏云。不知何 (第 0126a 页)
等。厌生死苦。随力所能。以渐趋向
无上道故。二者意熏习。谓诸菩萨发心勇猛。速趣涅
槃故。」

【此别 释真如
所熏妄心。粗细还净。约人以彰顿渐
也。问曰。妄心熏习应成染法。何以云成返流净行。
且论标妄心熏习。而 …… (第 0500b 页)
耶。答曰。此意
最微。古今解者。但约观行。至于妄心熏习之意。竟
未发明。故未见作者之妙耳。以此章明标 真如

习。而此云妄心者。以前云以有 (第 0500b 页)
真如
法故。能熏习
无明。则令妄心厌生死苦。乐求涅槃。但明内以真
如为因。乃本熏也。次云妄心有厌求因缘故。 (第 0500b 页)
即熏
真如。
乃新熏也。即是观行。以前 (第 0500b 页)
真如
所熏妄
心。通该五意。自有浅深。上但通说始终因果。然尚 …… (第 0500b 页)
未及分别顿渐。今以受熏之妄心返熏 真如。
则此
能熏妄心。自有粗细二义。以明顿渐差别。若因受
熏之事识发心者。故成二乘之机。若因受熏五意
发心 (第 0500c 页)
者。则成三贤十圣之机。然标妄心。乃巳受真
如所熏之妄心。今起观行。返熏 真如。
殆非无明所
熏之妄心也。微哉。

上明妄心熏 (第 0500c 页)
真如
粗细不同。

下明 (第 0500c 页)
真如
熏无明体用不同。】 (第 0500c 页)
「真如
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自体相熏习。二
者用熏习。自体相熏习者。从无始世来。具无漏法。备
有不思 …… (第 0500c 页)
依此二义恒常熏习。以有
力故。能令众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自信巳身有真
如法。发心修行。」

【此明 真如
内外熏习有体用二义也。言体者。即众
生无始以来所具无漏法性。乃本有之正因佛性。
此本体也。而言相者。 …… (第 0500c 页)
恒常熏习之
力。故能令众生发心。厌生死。乐涅槃。知真本有。不
假外求。故发心修行耳。意谓若不仗此本有 真如
之力。则众生永无发心之时也。】 …… (第 0500c 页)
「问曰。若如是义者。一切众生悉有 真如。
等皆熏习。云
何有信无信。无量前后差别。皆应一时自知有 (第 0501a 页)
真如
法。勤修方便。等入涅槃。」

【此设问众生等具 (第 0501a 页)
真如。
发心修證不等也。然问意
含有两种差别之不等。一疑谓众生既同禀 (第 0501a 页)
真如
一性平等。如何有利钝邪正信不信等无量差别
之不等耶。二疑谓众生同仗 (第 0501a 页)
真如
内熏发心。则当
一时同信同修同證涅槃。如何有先后迟速无量
差别之不等耶。以差别居中。义该上下。译之巧 (第 0501a 页)
耳。】

「答曰。 真如
本一。而有无量无边无明。从本巳来自性
差别。厚薄不同故。过恒河沙等上烦恼。依无明起差
别。我见爱染烦 …… (第 0501a 页)
烦恼。依
于无明所起。前后无量差别。唯如来能知故。」

【此答意亦有两种差别不等。一谓众生固是同禀 真如
一性。但以根本无明内熏。厚薄不等。故机有
利钝邪正信不信等之差别也。二谓虽是一等无
明内熏。其所熏成 …… (第 0501a 页)

取證迟。我见爱染。烦恼障也。粗而易断。故取證速。
是则信与不信利钝迟速差别。乃无明惑染之过。
真如
之有差别也。

上约无明熏习不一。
下约外缘不一。】

「又诸佛法。有因有缘。因缘具足。乃得成办。如 …… (第 0501a 页)
处。」

【此约缘具阙。明不一也。佛性有三。谓正因。缘因。了
因。然 真如
乃本具。正因佛性也。善知识助发。缘因
也。因缘具足。方得开悟。了因也。如钻木取火因缘。
木中火。喻正 …… (第 0501b 页)
而内净法未有熏习力者。亦不能
究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

【众生本具佛性。为正因。佛菩萨善知识所说 真如。
所流教法。为外缘。得此内外交熏。故断惑證真则
易。若一有所缺。则不能厌生死苦。乐求涅槃。】

「若 …… (第 0501b 页)
故。则值诸佛菩萨示教利喜。乃能进
趣向涅槃道。」

【此明因缘具足故成就道果之易也。谓修行者。内
真如
胜因熏习之力。外有诸佛菩萨胜缘助发
之力。故令速趣涅槃耳。示教利喜者。谓得开示教
诲。利益欢喜。此助 (第 0501b 页)
之胜也。

上明自性之用。
下明 真如
之用。】

「用熏习者。即是众生外缘之力。如是外缘有无量义。
略说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 …… (第 0501b 页)
众生心感而应现。以悲愿力。作种种身
形事业。成就物机。以为发心求道众生。作外助缘。
此法身之用。故为 真如
用也。以众生所具本觉心
体。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体同而用亦同故。众生有
发心之用。故感诸佛成就之用也。 …… (第 0501c 页)
熏习。依信力
故而能修行。未得无分别心。与体相应故。未得自在
业修行。与用相应故。」

【此合明能熏 真如
体用平等。而所熏之机有差别 …… (第 0502a 页)
也。以凡夫二乘初发心菩萨。但依意识熏习。发心
者浅。唯依信力修行。未能深入 真如
三昧。未得无
分别心。与体相应。未得自在智业。与用相应。此差
别在机。】

「二者巳相应。谓法身菩萨 (第 0502b 页)
。得无分别心。与诸佛智用
相应。唯依法力自然修行。熏习 真如。
灭无明故。」

【此合明体用平等也。谓地上菩萨巳證 (第 0502b 页)
真如。
得无
分别心。故得与 (第 0502b 页)
真如
体用相应者。以唯依法力任
运进修。是故得与 (第 0502b 页)
真如
体用相应也。以真智照理。
故云法力。任运无功。故云自然。以此智行熏习真
如。故得灭无明惑。而与诸佛体 …… (第 0502b 页)
。】

「复次染法从无始巳来。熏习不断。乃至得佛后则有
断。净法熏习则无有断。尽于未来。此义云何。以 真如
法常熏习故。妄心则灭。法身显现。起用熏习。故无有
断。」

【此总结染净熏习断不断义也。谓染法无始有 (第 0502b 页)
终。 真如
净法则无始终。以无明染因依真而起。此则 (第 0502b 页)
真如
乃无始之无始也。及以 (第 0502b 页)
真如
熏习无明断尽
成佛。此则无明灭尽时。法身显现。而有不思议大
用。无穷无尽。故染法有尽。而净法无尽也。 …… (第 0502b 页)
巳竟。

下释体相用三大。以初标云。是心生灭因缘相。
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至此乃释也。】

「复次 真如
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
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巳来。
自性满 (第 0502c 页)
足一切功德。」

【此言十法界通以 真如
为自体相。即所谓一法界
大总相法门体也。由圣凡均禀。不属迷悟。故无增
减。以本自真常。无生无灭。广博 …… (第 0502c 页)
能含摄无量性德。故云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初
云总相大法门体。故结归如来藏心也。】

「问曰。上说 真如。
其体平等。离一切相。云何复说体有
如是种种功德。」

【此执体疑相难也。】

「答曰。虽实有此诸功德 (第 0503a 页)
义。而无差别之相。等同一味。
唯一 真如。
此义云何。以无分别。离分别相。是故无二。」

【此答以即体之相。相不异体。故无分别。如大海水
同一味 …… (第 0503a 页)
。乃分别心也。真
如永离能所分别。故无二耳。】

「复以何义得说差别。以依业识生灭相示。」

【既其 真如
体相不二。以何义故说有如是差别耶。
以依生灭业识。具有恒沙染法。故知转染反净。即
有恒沙净德差别之相 …… (第 0503a 页)
慧光明义故。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心性离见。即
是遍照法界义故(以依无明妄心染法反净。故知 真如
有大智慧光明义也)。若心
有动。非真识知。无有自性(以动即妄想。妄即非真。妄无自性。动随染缘。故知不 (第 0503b 页)
动。则是真实识知。离染真净)。非常非乐非我非净。热恼衰变。则不
自在(反此染法。即知 真如
有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义也)。乃至具有过恒沙等
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则有过恒沙等诸净
功德相义 (第 0503b 页)
示现。」

【此云何下。广显示义也。谓 真如
本自不动。无差别
相。何从而知。但对心动。即有如是恒沙妄染之相。
反此不动。则知具有恒沙诸净功德也。 …… (第 0503b 页)
以迷为识藏。则含摄无量染法。今返妄还源。故
成无量净德耳。

上释相二大竟。
下释用大。】

「复次 真如
用者。所谓诸佛如来。本在因地。发大慈悲。
修诸波罗蜜。摄化众生。立大誓愿。尽欲度脱等众生
界。亦不限 …… (第 0503b 页)
不取相。智深也。兼上亦不颠倒心也)。此以何义。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
与巳身。 真如
平等。无别异故。」

【此对果举因。以明用大之本也。谓诸佛因中。以见
一切众生与巳同一 (第 0503c 页)
真如
法身。悯其沈迷。故起同
体大悲。愿度一切。誓尽众生界。不限劫数。因此修
行六度。以为正行。教化众生。 …… (第 0503c 页)
众生相故也。众生如巳身。悲深。不取
相。智深。此二。不颠倒心也。何以不取众生相耶。以
如实知众生与巳 真如
平等。此第一心也。故论云。
广大第一长。其心不颠倒。此诸佛因心也。】

「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灭无明 (第 0503c 页)
。见本法身。自然而有
不思议业种种之用。即与 真如
等遍一切处。又亦无
有用相可得。」

【此明因智灭惑。显现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议用也。
谓此大用。法身 (第 0503c 页)
本具。但向被无明障蔽不显。今因
智破惑故乃得显。而与 真如
等遍一切处。 (第 0503c 页)
真如
离相故。用亦无相可得。】

「何以故。谓诸佛如来。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义谛。
无有世谛境界。离于施 …… (第 0503c 页)
。所以不能见细相者。以不知转识现故。下报
身。即转识所现也。所言依识见佛者。以佛真法身。
即众生本觉 真如
佛性。今以内熏之因力故。众生
发心厌苦求佛。以六识受熏。识粗熏浅。故佛相亦
粗耳。故此见佛。约本熏说 (第 0504a 页)
。非无因而现也。言细相
依转识现者。意显无明虽迷 真如
而成业识。但一
念不觉。尚未离真。以未和合。故未分能所。及至转
相。则生灭与不生灭和合。即变法身真智 …… (第 0504a 页)
。作唯识观。历三贤十地。究竟三昧心中。所
见佛身。乃报身细相。实唯心现。不从外来。而言用
者。乃本觉 真如
自体之用。非外佛现身之用也。有
作佛随机现者。非此义也。以此中意。正约熏变之
用故(通覈上下文意仍以 …… (第 0504b 页)
也。以六道见
佛。各随业感。其相不同。以见同类。故云非受乐相。】

「复次初发意菩萨等所见者。以深信 真如
法故。少分
而见。知彼色相庄严等事。无来无去。离于分齐。唯依 …… (第 0504b 页)
心现。不离 真如。
然此菩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
故。」

【此别释三贤所见。不同地上也。前云依业识。从初
发意至究竟 (第 0504c 页)
地。乃总说所见。皆报身相。然其中亦
有浅深。不无分满。故此重明也。此明三贤发心。志
断无明。深信 真如。
但依六识分别比观。伹相似觉。
故云少分见。以分别未忘。未證 (第 0504c 页)
真如。
不同地上。故
云未入法身。】

「若得净心。所见微妙。其用转胜。乃至菩萨地尽。见之
究竟。」

【此 …… (第 0504c 页)
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
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此非心识分别能知。
真如
自在用义故。」

【答意以明法报冥一。色心不二。总显一真无障碍
法界。以归究竟一心真源也。法身者。一 …… (第 0505a 页)
无分齐。而不相妨。所以华藏海中。帝
网诸刹。重重交罗。由理事无碍。故得事事无碍。此
非心识所知。皆是 真如
大自在用也。良由体周而
用遍。皆一心 (第 0505a 页)
真如
之用故。论宗一心为一法界大
总相法门体。故解释正义而结归于此。所谓无不
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 (第 0505a 页)
故于生灭门中。究
竟显一心之极则耳。

前显示正义中大科分二。
初显动静不一。
从一心 真如
者起。至此二门分别巳竟。 …… (第 0505a 页)
下第二会相入实显动静不二。】

「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 真如
门。」

【此令观生本无生。即生灭以入 (第 0505b 页)
真如
门也。】

「所谓推求五阴。色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
无形相。十方求之终不可得。如人迷故。 (第 0505b 页)
谓东为西。方
实不转。众生亦尔。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若
能观察知心无念。即得随顺入 真如
门故。」

【此示正观。为顿悟一心之妙也。谓一真法界。本无
色心。何有五阴之众生耶。良由最初一念不觉 …… (第 0505b 页)
观一念起处。本自无念。无念即无生。无生则
众生本无。又何有色心诸法耶。所以教令直观无
念。即当下顿入 真如
门矣。此观无念一著。乃佛祖
指示修行之的诀。故达磨西来。教二祖将心来与
汝安。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六 …… (第 0505b 页)
多罗说。世间诸法。毕竟体空。乃至涅槃真
如之法。亦毕竟空。本来自空。离一切相。以不知为破
著故。即谓 真如
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对治。明真
如法身自体不空。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此破 (第 0506a 页)
真如
涅槃为断灭空也。以有不了世出世法。
假名非真。计为实有者。说毕竟体空。以破彼计。闻
者不知破著之言。 (第 0506a 页)
遂执言妄计 真如
涅槃为断灭
空。云何对治。明 (第 0506a 页)
真如
法身自体不空。具足无漏性
功德故。上执虚空为法身。此执法身为断灭空。皆
堕空见者。】

「三者闻脩多 …… (第 0506a 页)
如来之藏。无有增减。体备一切功
德之法。以不解故。即谓如来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
别。云何对治。以唯依 真如
义说故。因生灭染义示现
说差别故。」

【此破执如来藏性同色心也。如有闻说如来藏性
体具众德。以不解 (第 0506a 页)
本无差别。遂执如来藏同色心
差别之法。此不善义。执真同妄也。云何对治。谓一
切法本无差别。唯依 真如
随缘而有。法法皆真。唯 (第 0506a 页)
真如。
色心不二。元无差别。但因生灭染义。示现 …… (第 0506a 页)
诸差别耳。乃对妄翻染。说有差别。 真如
自性。岂同
色心差别耶。此破妄执如来藏同色心者也。】

「四者闻脩多罗说。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 (第 0506b 页)

而有。一切诸法。不离 真如。
以不解故。谓如来藏。自体
具有一切世间生死等法。云何对治。以如来藏。从本
巳来。唯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 (第 0506b 页)
。不离不断不异 真如
义故。以过恒沙等烦恼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无。从
无始世来。未曾与如来藏相应故。若如来藏体有妄
法。 …… (第 0506b 页)
解随缘之义。遂执藏性具有生死染法。此
执真有妄染也。云何对治。谓如来藏从本以来。唯
具恒沙性德。不异 真如。
以诸染法。唯是妄有。本无
自性。从来不与藏性相应。若使藏体果有妄法。则
使證真息妄者。无有是处也。此 …… (第 0506b 页)
。非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
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
归于 真如。
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

【此明究竟忘言。总归无念。妙契 (第 0506c 页)
真如。
以遣一往言
说相也。以前染净相待对破空有等说。乃随病设 …… (第 0506c 页)
心行处灭。心智路绝。世出世
法。一切皆非。以离念境界。唯證相应故。毕竟不可
说相。方为究竟离言。以显 真如
也。于不可说而有
如上所说者。盖是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
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 (第 0507a 页)
真如
故也。所以必
欲离念者。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由
(第 0507a 页)
真如
门云。一切言说假名无实。当知一切法。不
可说。不可念。故名真如。又云。若离于念。名为得入。
故此解释 …… (第 0507a 页)
一切诸佛所證之道。一切菩萨
发心修行趣向义故。」

【此标章释名。以释立义分中乘义也。谓前一往所
真如
生灭二门。统归一心。诸佛證此以为菩提
涅槃之道果。所谓大也。一切菩萨发心修行所趣
向者。亦以此心为究 …… (第 0507a 页)

行发心。乃发行趣进之发。义该行向。顺行十度。入
十回向位也。證发心者。乃登地菩萨。巳破无明。发 真如
用。乃发用之发。故不同耳。】

「信成就发心者。依何等人。修何等行。得信成就。堪能
发心。所谓依不定 …… (第 0507b 页)
果报。能起十善。厌生死苦。欲
求无上菩提。」

【此辨最初发心因行也。熏习者。以有本觉内熏。及
外闻 真如
所流教法资熏。并前世所修诸善根力
因缘合集。故发心厌生死苦。欲求涅槃。然此但能
信业果。未入观行。故 …… (第 0507b 页)
以未入信心。不
得决定故也。】

「复次信成就发心者。发何等心。略说三种。云何为三。
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
法故。二者深心。乐集一切诸善
行故。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上明发心因缘。此正明所发之 (第 0507c 页)
也。一直心者。所
谓心如弦直。可以入道。谓无委曲偏邪之相。由是
正念 真如。
(第 0507c 页)
真如
三昧也。 (第 0507c 页)
真如
为二行之本。 …… (第 0507c 页)
提。为利他行本。妙行虽广。三
心统收。故云略说三也。】

「问曰。上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 真如。

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
有矿秽之垢。若人虽念宝性。不以方便种种磨治。终 (第 0508a 页)
无得净。如是众生 真如
之法。体性空净。而有无量烦
恼垢染。若人虽念 (第 0508a 页)
真如。
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
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
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 (第 0508a 页)
真如
法故。」

【问明理一惑异。故须众善也。问谓上说体相无异。
是则唯念 (第 0508a 页)
真如
足矣。又何假众善耶。答以惑有众
多。故须众善也。以称理而修。故外净妄染。内顺真
如。方便。即观行也。 …… (第 0508a 页)
。起于大悲。修诸福德摄化众生。不
住涅槃。以随顺法性无住故。」

【此依上三心立四方便。先明直心正念 真如
修无
住行也。依 (第 0508a 页)
真如
起行。故为行根本。谓法本无生。离
于妄见。依于大智。能断烦恼。故不住生死。观法缘 …… (第 0508a 页)
理。此则出真入俗。故转胜也。下释转胜所以。】

「以是菩萨从初正信巳来。于第一阿僧祇劫将欲满
故。于 真如
法中。深解现前。所修离相。」

【此释转胜所以也。谓此菩萨始从正信。至十向满
心。经第一无数劫。则胜 …… (第 0509a 页)
修。一
一离相。故得云波罗蜜。一一皆到彼岸也。以知离
悭等诸相故。称性而修。故修无修相。故回向文中 真如
相等。正显离相之行也。】

「證发心者。从净心地。乃至菩萨究竟地。證何境界。所
(第 0509b 页)
真如。
以依转识说为境界。而此證者无有境界。唯 (第 0509b 页)
真如
智。名为法身。」

【此明證发心也。前三贤虽云顺性。但是比观。以无
明未破。未能正證。今入初地。则分 (第 0509b 页)
别二障巳离。真
如显现。开发一心。以为正證。故云證发心。以发真
如大用故也。證何境界。所谓 真如。
此正證之相也。
以依转识说名境界者。此显本智缘如。无能所相。
心境一如。拣非转识后得缘如。变相观空。 (第 0509b 页)
有能所
对待。故有境界。此 真如
离能所相。如智独存。故无
境界。唯一 (第 0509b 页)
真如
智。名为法身。】

「是菩萨于一念顷。能至十方无馀世界。供养诸佛。请
转法轮。唯为开导利益众生。不依 (第 0509b 页)
文字。」

【此下明真如胜用。具有权实之德也。以正證 真如。
则十方法界。平等显现。如在目前。自他身相。如镜
交光。故一念能至帝网刹土。承事诸佛。请转法轮。
(第 0509b 页)
见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故唯利益一切众生。其
所说法一 真如
心。故不依文字。此 (第 0509b 页)
真如
不思议 …… (第 0509b 页)
一切菩萨。皆经三阿僧
祇劫故。但随众生世界不同。所见所闻根欲性异。故
示所行亦有差别。」

【此明依 真如
德用。以彰权实之行也。先明权行。言
为怯弱众生惧佛道长远。即为示现超地速成正
觉。如法华龙女。涅槃广 …… (第 0509c 页)
。随根调伏。不可思议。
此皆权智也。其实菩萨据其实行。则种性无间。故
根等。依真发心。故发心等。所證 真如。
故證亦等。以
法性平等。本无超过之法。以皆经三无数劫。延促
同时。一际平等。亦无差别之相。但随众生见 …… (第 0509c 页)
。故须此门以引摄之。非重
说也。】

「云何为四。一者信根本。所谓乐念真如法故。」

【此标信本。以 真如
为信心之根。万行之本故。先须 …… (第 0510c 页)
乐念。前胜机巳信 真如。
但云直心正念。今此劣机
未发正信。故云乐念。】

「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发起善 …… (第 0511a 页)
念修行诸
波罗蜜故。四者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
诸菩萨众。求学如实行故。」

【上信乐念 真如。
则内因殊胜。此信三宝。则信外缘
增胜。以因缘俱胜故。常乐常念。心心不忘。则内外
交熏。故令信心速得成 …… (第 0511a 页)

真止。当空观。谓体合真空。诸缘自寂。一心朗照。万
法如如。故为即止之观。故顺奢摩他空观义。此观 真如
门。成根本智。所言观者。谓分别等。随顺毗钵
舍那观义故者。二方便随缘止。当假观。谓虽心境
如如。不妨 …… (第 0511c 页)
想无性一语。为的要也。问曰。
妄想无性。云何除耶。答曰。一切诸想。随念皆除。谓
此一念者。乃直心正念 真如
之念也。方今用心。单
提此一念为主。更无二念。以此一念观照之力。但
见妄想起处。随即一念照破。当下消 …… (第 0512b 页)
境界。不伹外心外境。即复此心亦
无自相。以念念不可得故。以内外心境一切寂灭。
如此念念熏修。自然体合 真如。
所谓即止之观也。】

「若从坐起。去来进止。有所施作。于一切时。常念方便。
随顺观察。久习淳熟。其心 (第 0512c 页)
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
随顺得入 真如
三昧。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
唯除疑惑。不信。诽谤。重罪业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
所不能 …… (第 0512c 页)


【此示方便随缘止也。谓止非常坐。故示随缘修习。
勿得暂替。以观察既久。渐渐淳熟。其心自然安住 真如
三昧。烦恼渐伏。信心增长。即可速成不退也。
如是三昧。伹有能信肯行者。无不皆得。唯除不信
障重我慢者 …… (第 0512c 页)
谓也。】

「复次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
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 真如
是三
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

【此结示止观胜益也。言依三昧知法界一相者。法
界即十 (第 0512c 页)
法界。圣凡染净差别之相也。安得平等。唯
真如
三昧。总观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
此名一行三昧。以唯 (第 0512c 页)
真如。
恒沙诸佛法界。了无 …… (第 0512c 页)
差别之相。故平等耳。以 真如
是三昧根本。具有不
思议大用故。若人修行。渐渐能得无量三昧也。

上修止观竟。
下辨魔事。】

「或 …… (第 0513a 页)
当勤正念。不取不著。则
远离也。】

「应知外道所有三昧。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贪著世
闻名利恭敬故。 真如
三昧者。不住见相。不住得相。乃
至出定亦无懈慢。所有烦恼渐渐微薄。若诸凡夫不
习此三昧法。得入如来种 …… (第 0513b 页)
辩邪正以示真修也。以外道依我爱见慢习气
而修。都成魔业。故内著邪见。外著邪欲。所谓错乱
修习故也。以 真如
三昧。湛寂一心。忘能所。灭影像。
离懈慢。灭烦恼。故修行者。未有不由此三昧得入
如来种性者。其馀世间 …… (第 0513c 页)
「复次精勤专心修学此三昧者。现世当得十种利益。
云何为十。一者常为十方诸佛菩萨之所护念。」

【以 真如
三昧妙契佛心。故为护念。】

「二者不为诸魔恶鬼所能恐怖。三者不为九十五种
外道鬼神之所惑乱。」 …… (第 0513c 页)


「复次若人唯修于止。则心沈没。或起懈怠。不乐众善。
远离大悲。是故修观。」

【心沈没者。以向 真如。
专于趣寂故。心易沈没。故有
二失。一者懈怠不修。则失自利。故下法相观以治
之。精进观以成之。远离大悲 …… (第 0514a 页)
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
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
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 真如
法身。常勤修习。毕
竟得生。住正定故。」

【此为劣机。示防退方便也。谓初学众生。未得正信。
内心既 …… (第 0514c 页)
人闻是法巳。不生怯弱。当知此人定绍佛种。必为
诸佛之所授记。」

【此别显闻慧利益也。以此论所明一心 真如。
乃成
佛之本。若信受不怯。故必绍佛种。】

「假使有人能化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令行十善。
不如有人 …… (第 0515a 页)
 普利一切众生界」
#+END_VERSE


【此总结回向也。初句结义。次句结文。后二句回向。
言甚深甚广甚大。即体相用三大之义。乃法界总
相法门。今以万一千馀言。摄尽无馀。故云总说。所
谓少文而摄多义也。然造论本欲为令众生除疑
舍执。故今回向众生普皆利益。欲令一切众生。发
真如
正信。依之修习。得成三昧。以趣无上菩提
道果故也。所谓回向三处。言法性。乃 (第 0515c 页)
真如
菩提。普
利一切。乃众生耳。】

大乘起信论直解卷下(终) (第 0515c 页)
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依义立名)。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
念。不可得故。」

【此别 释真如
常恒不变门也。立量可知。言此 (第 0407b 页)
真如
即是华严一法界大总相缘起法门体。此一法门。
举体全是不生灭。亦举体全作生灭。故禅原集云。
谓一切圣凡 …… (第 0407b 页)
宝光。各各
圆满。本不名诸佛。亦不名众生。秖以此心灵妙自
在。不守自性。随迷悟之缘。成圣凡之事。故曰 真如。
楞严名为性一切心。圆觉名为大陀罗尼。是也。难
云。现见诸法。各各差别。何得却言是一法界。答。宗 …… (第 0407b 页)
佛同證此心。名成正觉。亦名天真
佛。法性佛。法身佛。如如佛。名虽种种。总是此心之
别号也。】

「言 真如
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 (第 0408a 页)
真如
体。无有可遣(所遣者名相耳)。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
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离 (第 0408a 页)
言)。不可念(绝虑)。故名为真
如。」

【难云。真心绝朕。理出有无。既曰 真如。
岂非堕名字
言说相乎。答。一心之门。微妙难究。知解罕穷。分别
不及。名为 (第 0408a 页)
真如。
不过借言遣言。非谓 (第 0408a 页)
真如
寔堕言
说名字相也。问。既一切言说皆可遣。 (第 0408a 页)
真如
之名
独不可遣乎。答。 (第 0408a 页)
真如
之名可遣。而 (第 0408a 页)
真如
之体寔
不可遣。以一切法皆是一真。无馀剩故。问。既不可
遣。则 (第 0408a 页)
真如
之体定可立乎。答。亦不可立。以一切法
皆同一如。不欠少故。当知一切法。取不得。舍不得。
拟议不得。近 (第 0408a 页)
傍不得。不可名目。强名 真如。
故玄沙
云。如如向上。没可安排。恰似𦦨炉。不藏蚊蚋。此理
本来平坦。何用刬除。道不强为。建立乖真。 …… (第 0408a 页)
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无有能念
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

【难曰。既 真如
法不落言诠。不堕思惟。诸众生等。如
何著力。方能随顺。如何用心。方能得入。答。若知一
切法。本不可说 …… (第 0408b 页)
日用东攀西缘念一切法
处。而反观能念法者。本无一念可著。如此著力。如
此用心。则不随顺于物。而能随顺 真如
矣。然虽如
是。尚存窠臼。犹未忘缘。未能得入。以现前犹存少
物故。若工夫挨拶到无可用心处。一念缘起无 (第 0408b 页)

时。便能得入。浑身住在 真如
门中矣。故宗镜云。若
入此门。则佛法皆平等显现。不用记一字。念尽一
切经。不用解一法。会尽无边义。不 …… (第 0408b 页)
可验。灵润之野
焰俄消。岂假神通。心魔顿绝。匪𠙥他术。识火自消。
除不肖人。不明斯旨。】

「复次 真如
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一者
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
具足无漏性 (第 0408c 页)
功德故。」

【此释立义分中 真如
相之相字。以空不空。是 (第 0408c 页)
真如
之相故。言如实空者。以如来藏。空无妄染。不立一
法故。如寔不空者。以如来藏。万德皆备。不舍一法 …… (第 0408c 页)
故。】

「所言空者。从本巳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一切
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 真如
自性。非有
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
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 …… (第 0409a 页)
相。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
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

【此 释真如
空相也。一切染法不相应者。谓一切染
法不与 (第 0409a 页)
真如
相应。故曰空也。差别相。即有无一异
等言说相也。虚忘心。即分别相也。此二染法。即遍
计执也。谓 (第 0409a 页)
真如
虽在语言分别中。而 (第 0409a 页)
真如
寔不与
语言分别相应。即语言分别。未尝染 (第 0409a 页)
真如
也。喻
如太清。虽为云雾点染。而太清实不与云雾相应。
即云雾点染初未尝污太清也。当知 (第 0409a 页)
真如
是离念
境界。不可以有无思。不可以一异说。若定有有无。
遮彼有无。有俱非句。今有即无。何有非有。今无 …… (第 0409a 页)
空无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
变。净法满足。则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
唯證相应故。」

【此 释真如
不空相也。如本有檀德。今为悭贪。本有
尸德。今随五欲等。是以即妄之空。藏不空之万德。
由妄染既除。真 …… (第 0409b 页)
在谈其鹄雪。实见月人。终不观指。
亲到家者。自息问程。唯證相应。不俟言说。又云。伹
了妄念无生。即是 真如
不动。此不动外。更无毫釐
法可得。】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
生灭和合。 …… (第 0409c 页)
而起。故说生灭依如来藏。此即
如来藏为可依。生灭为能依也。生灭心。即指最初
生相无明也。不生不灭。即 真如
也。良由如来藏性。
寔本真净。伹为最初不觉。忽起动心。遂转此如来
藏。名为识藏。更无别体。故楞伽云。 …… (第 0409c 页)
藏。是宝贝等物所依故。
执藏者。坚守不舍。犹如金银库藏为人坚守故。由
斯真妄。非一非异。和合一处。则 真如
不独。生灭有
依。故能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可凡可圣。可智可愚。
为龙蛇混杂之乡。作凡圣同居之地。迷者 (第 0409c 页)
迷此。悟
者悟此。圣从此出。凡从此入。是知转愚成智。革凡
成圣。要在此门著力。打破此门。便能闯入 真如
门 …… (第 0409c 页)
矣。问。既一心具有 真如
生灭二义。不相舍离。何故 (第 0410a 页)
真如
门中不兼生灭。生灭门中必兼 (第 0410a 页)
真如。
答。此有
深义。余尝于此会得周易阴阳奇偶之义。今借此
发明。乾阳为奇。坤阴为偶。夫乾阳者。即 (第 0410a 页)
真如
光明
藏也。坤阴者。即无明也。然奇不藉偶而成奇。而偶
实藉奇而成偶。盖孤阳不生。及其随缘而与阴为
(第 0410a 页)
。则变化出而万物生矣。故乾卦内外三爻皆奇。
坤卦内外三爻皆偶也。此 真如
门如乾奇。此生灭
门如坤偶。盖 (第 0410a 页)
真如
不待生灭成 (第 0410a 页)
真如。
而生灭必待 (第 0410a 页)
真如
成生灭。由 (第 0410a 页)
真如
本无生灭。一随缘与生灭为
偶。则三细六粗。变化百出。故在 (第 0410a 页)
真如
门。则独行无
侣。在生灭门。则真妄和合。故知此门为凡圣交错
之地。一入 (第 0410a 页)
真如。
尽成觉体矣。故楞伽云。如来藏者
名阿赖耶。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水。常无断
绝。又密严经云。如来清 (第 0410a 页)
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
指镮。展转无差别。此言赖耶体即如来藏。与妄染
合。名阿赖耶。更无别体。以 真如
不守自性。变识之
时。此八识体即是 (第 0410a 页)
真如
随缘之义。亦可众生迷故。
成阿赖耶。如来悟故。成如来藏。如金随工匠缘成
时。转作指镮。如指镮随炉火缘 …… (第 0410a 页)

斯乃不思议之宗趣。非情识之可知。然则分宗辩
相事则两分若性相相成。理归一义。】

「此识有二种义 (真如
有二一不变义二随缘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为二。一
者觉义。二者不觉义。」

【前立众生心为 …… (第 0410b 页)
始觉所摄。即三明八解乃至十力四无畏十八
不共法等。又云。净法之体属本觉。净法之用属始
觉。问。本觉与 真如
何别。答。本觉之名对始觉义说。
故在生灭门中收。非 (第 0411a 页)
真如
门。殆至染缘既尽。始本
不殊。平等绝言。即 (第 0411a 页)
真如
相矣。此中大意。明依本觉
而有不觉。因不觉故而成始觉。如因地而倒。因方
故迷。又因地而起。因方故悟。 …… (第 0411a 页)
断灭相无明。即起业相。是在信位。非究竟觉也。谓
未入初信巳前。不信 真如
是安身立命处。不信三
宝是归依处。不知恶因。不识恶果。广造恶业。今既
创发信心。觉知前念所造恶业。定 …… (第 0411b 页)
无明。俱
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
智性不坏故。」

【依法力熏习者。谓藉 真如
内熏之力。及法界等流 …… (第 0412c 页)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言觉体无所不遍)。犹如净镜(言无所不显)。」

【此将上文 真如
门中二义。及本觉门中二义。和合
一处。以显生灭门中本始二觉。即真如故。盖觉体
是如如理。觉相是如如智 …… (第 0413b 页)
言本觉本来无妄)。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
可现(本觉体空无妄)。非觉照义故(无物可照)。」

【先以 真如
二义立比量云。觉体如实是有法。空为
宗。因云。远离一切心境故。同喻如净镜。以镜为同
喻者。镜中本无众 …… (第 0413c 页)
无漏清净种子。熏习众生世间。故得净法满足。染
法不能染也。言具足者。正显不自外来也。巳上二
义。约 真如
门说。故无修證。下约生灭门说。故有修
證也。】

「三者法出离镜。谓不空法出烦恼碍。智碍。离和合相。 …… (第 0414a 页)
万像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所谓不思议
业用也。
释觉义巳竟。】

「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 真如
法一故。不觉心起
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
若离于方。则无有迷。众生亦尔。 …… (第 0414b 页)
名真觉也。
若无不觉。真觉之名无处安立。故圆觉云。众幻灭
无处。成道亦无得。故知觉与不觉。是两头语。 真如

门中。实无此事。首楞严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
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
灭 …… (第 0414b 页)
妄现。离见则无境界。」

【前明依本觉而起不觉。此明依不觉而起三细。所
谓无明不觉生三细也。由前对 真如
三大后对六
粗故立此三细也。由无明一动。迷体大而为业识。
迷相大而为能见。迷用大而为现相也。言无明业 …… (第 0414c 页)
识宗为同为异。答。亦同
亦异。唯识宗立四分。一相分。二见分。三自證分。四
證自證分。此中亦立四分。一 真如。
二阿黎。三见分。
四相分。两相符合。故同。然唯识以生灭业识为根
本。相见为依他。此中以 (第 0415a 页)
真如
为根本。即后二分皆
属依他。故异。】

「以有境界缘故。复生六种相。云何为六。一者智相。依
于境界。 …… (第 0415a 页)
报。不自在故。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
皆是不觉相故。」

【前以 真如
为因。无明为缘。而生三细。此以无明为
因。境界为缘。复生六粗。楞伽云。譬如大海水。境界
风所动。种种 …… (第 0415b 页)
业系苦。此二皆从无明
爱取三种烦恼生也。当知下。结显无明为因。生一
切染法。以三细六粗。总属无明不了 真如
而起故。
呜呼。至德之世。耕而食。织而衣。同与鸟兽俱。族与
万物并。山无蹊隧。泽无舟梁。民至老死。不 …… (第 0415c 页)
喻如微尘瓦器。言同相者。即同喻也。
以不觉中同觉性故。喻如瓦器皆同微尘也。由同
相显示一切诸法。唯一 真如。
异相者。异喻也。由异
相显示 (第 0416a 页)
真如。
作一切法。谓不觉中虽同觉性。因四
圣六凡之相。各各有异而性亦有异。喻如瓦器虽
同是微尘。因瓦器之相各 (第 0416a 页)
有异。而微尘亦异也。
又云。以 真如
故同。以无明故异。又云。以本有故同。
以新熏故异。】

「同相者。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如是无 (第 0416a 页)
漏。无
明。种种业幻。皆同 真如
性相。是故修多罗中。依于此
义。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入于涅槃。菩提之法。非可
修相。非可作相。毕竟无 …… (第 0416a 页)
性。以智
相无可见故。」

【瓦器皆同微尘性相者。喻无漏所发净业。与无明
所发染业。皆悉是幻。总不离 真如
一法界大总相
法门。以 (第 0416a 页)
真如
不变。随缘成一切法故。文殊师利答
第一经云。佛问文殊。汝久远来普游十方刹中。见
何殊事。答曰。我久远 …… (第 0416a 页)

切众生本来常住等。问。众生本来是佛。应无众生
色相可见。何故现见众生色相。答。此所见者。是众
真如
随其染业。幻作此相。寔非本具如来智身
也。以智身无相可见故。是知一切法界众生。皆含
佛智。但以情尘自 …… (第 0416b 页)
相。各各不同。佛言。汝智慧力。下劣
狭少。心有高下。见如是异等。问。何故圣凡。皆属生
灭门收。答。以 真如
门。圣凡不立故。是故十方众生。
全是佛体而无分剂。以不知故。甘称眇劣。禀如来
之智德。自堕愚盲。具广 …… (第 0416b 页)
华三界。如风卷烟。幻境六尘。犹汤沃雪。廓然无际。
唯一 真如
矣。】

「二者名为转识。依于动心。能见相故。三者名为现识。
所谓能现一切境界。犹如明镜。现于色像。 …… (第 0417b 页)
初地巳上。方说
留惑。若约实教菩萨。从初正信。便达真如本有。无
明本空。随顺无念。于此地前。能修法空 真如
三昧。
自然令彼法执不生。伏于无明。 (第 0419a 页)
真如
相应。即能
学断。故下文云。不了一法界义者。从信相应地观
察学断故。
不断相应染者。即六粗中第二相续 …… (第 0419a 页)
菩萨从初资粮
加行位中修唯识观。现行巳伏。至通达位。究竟永
离。言净心者。由入初地断异生性障。證遍行 真如。
故唯识颂云。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
识。离二取相故。
分别智相应染者。即六粗中智相。
五 …… (第 0419a 页)
者弱。突起者强。在外者粗。在内者
细。背觉者难除。合尘者易遣也。】

「又染心义者。名为烦恼碍。能障 真如
根本智故。无明
义者。名为智碍。能障世间自在业智故。此义云何。以
依染心。能见能现。妄取境界。违平等 (第 0419c 页)
者为大乘
也。】

「真如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自体相熏习。二
者用(熏众生)熏习。」

【此 释真如
熏习无明也。谓念自巳体中。从无始来。
具有 (第 0422c 页)
真如。
定可作佛。名相熏习。又念自巳与一切
众生。元是一体。发心决定度脱。名用熏习。】

「自体相熏习者。从 …… (第 0422c 页)
法。备有不思议
业作境界之性。依此二义恒常熏习。以有力故。能令
众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自信巳身。有 真如
法。发心
修行。」

【此释自体相熏习也。谓信自巳 (第 0422c 页)
真如
体中。具足一
切无漏性功德相。此性德内。备有不思议业。能作
一切胜妙境界之相。依此本有体相。二六时中 …… (第 0422c 页)

鸡抱卵。念念不断。恒常熏习。由熏习故。道力渐胜。
能令众生厌苦求乐。以实有厌求心故。自信体中
真如
法。发心修行。故知 (第 0422c 页)
真如
不守自性。随缘成
一切法。以诸法唯心所现。各无自体。虚假相依。无
决定性。以无性故。能随异缘成一切性 …… (第 0422c 页)
若无定性。一切皆成。故大经云。以有空义故。一切
皆得成也。】

「问曰。若如是义者。一切众生。悉有 真如。
等皆熏习。云
何有信无信。无量前后差别。皆应一时自知有 (第 0423a 页)
真如
法。勤修方便等入涅槃。答曰 (第 0423a 页)
真如
本一。而有无量无
边无明。从本巳来。自性差别。厚薄不同故。过恒河沙
等上烦恼。依(细)无明起差别。我 …… (第 0423a 页)
二惑)爱染烦恼。依无明起
差别。如是一切烦恼。依于无明所起前后无量差别。
唯如来能知故。」

【意谓 真如
平等。则应一时平等熏习。平等知有。平
等得入涅槃。何故复有前后种种差别。答。谓 (第 0423a 页)
真如
虽是平等。而有信不信前后种种差别者。以有无
明厚薄故也。河沙等上烦恼者。言无明分剂之多。
尚在恒河沙 …… (第 0423a 页)
根。以修善根成熟故。则
值诸佛菩萨示教(示佛之见教化众生)利喜。乃能进趣向涅槃道。」

【此重释等有 真如
正因。不能具知具證者。以无外
缘故。必内因外缘两皆具足。方得成办。如木下。喻
明有因无缘。不能成就。 …… (第 0423b 页)
名痴人。若知木中有火而不肯
钻求者。是自弃人也。必也知行并进。方得发智慧
火。烧无明木。众生下法合。 真如
熏习。合正因也。诸
佛菩萨。合指火人。经云。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故须诸佛菩萨为增上缘也。若虽下 …… (第 0423b 页)
力。自然熏习。常恒不舍。以与众
生同此智力。故随众生应见应闻。即为示现彼所
当得自在业用。此是众生依 真如
三昧得见平等
法性佛时。便是此缘。此缘亦是啐啄同时。观此二
缘。则知背佛深恩。亦巳多矣。所谓父虽念子 …… (第 0424b 页)
应故。未得自在
业修行与用相应故。二者巳相应谓(地上)法身菩萨得无
分别心。与诸佛智用相应。唯依法力 (真如
之力)。自然修行(得无功用道)。熏习 (第 0424c 页)
真如(此二种多在真如内外)
。灭无明故。」

【未相应者。谓凡夫二乘伏意识。熏习真如。三贤菩
萨伏意。熏习真如也。意识熏习真如者 (第 0424c 页)
萨得无
分别心。与诸佛智用相应。唯依法力(真如之力)。自然修行(得无功用道)。熏习
真如(此二种多在 真如
内外)。灭无明故。」

【未相应者。谓凡夫二乘伏意识。熏习 (第 0424c 页)
真如。
三贤菩
萨伏意。熏 (第 0424c 页)
真如
也。意识熏习 (第 0424c 页)
真如
者。知意识是
生死因。今欲断之。故以 (第 0424c 页)
真如
熏习意识。断我执而
證人空。不断分别法执。未得无分别根本智。与平
等法身相应。又未得后得智自在业用与 (第 0424c 页)
报化二
身相应。
意熏习 真如
者。谓此三贤位中。虽知此染
意能为法障。虽依信力加行修行。犹未能断。未得
平等性智。故不与平等法身相 …… (第 0424c 页)
由初地断分别心。以證无分别智。自二地以上唯
依真如法力任运修行。不劳作意。 真如
渐證。无明
渐灭。故曰巳相应也。问。地上菩萨。犹有智识等四
意在。如何得说相应。而与地前有异。答。相 …… (第 0425a 页)


「复次染法。从无始巳来熏习不断。乃至得佛。后则有
断。净法熏习则无有断。尽于未来。此义云何。以 真如
法常(体用俱常)熏习故。妄心则灭。法身显现。起用熏习。故无有
断。」

【此总结前文。虽染法净法起不 …… (第 0425a 页)
断。更不复生。净法是本来具足。故染心一灭。
即證法身。便能发起不思议业用。为诸众生作增
上缘。复熏习 真如。
尽于未来。终无有断。故复礼法
师问天下学人真妄偈曰。 (第 0425a 页)
真如
性本净。妄念何由
起。从真有妄生。此妄安可止。无初即无本。有终应
有始。无始而无终。长怀懵兹理。愿为 …… (第 0425a 页)
相宗。所说一切有漏妄法。无漏
净法。无始时来。各有种子在阿赖耶识中。遇缘熏
习。即各从自性起。都不关 真如。
不言从真生妄。彼
(第 0425b 页)
真如
一向无为寂灭。故不言从真起妄也。若破
相宗。一向说凡圣染净。一切皆空。本无所有。设有
一法过涅槃者。 …… (第 0425b 页)
。又说烦恼终尽。方名妙觉。
因义宗有碍。自语相违。故发此问。诸师所说。伹说
无垢染耳。唯清凉所答。约 真如
不变。不碍随缘。方
为契当。今宗密试答云。本净本不觉。由斯妄念起。
知真妄即空。知空妄即止。止处名有 …… (第 0425b 页)
理。重答前偈。不是真生妄。妄迷 真如
起。知妄本自
真。知真妄即止。妄止似终末。悟来似初始。迷悟性
皆空。性空无终始。生死由此迷。达此出生 …… (第 0425c 页)

云。无始而有终。长怀懵斯理者。即法相事而例难
之。今云有妄即真。则同无终始。若分别说应有四
句。 真如
则无终无始。真智则无终有始。无明则无
始有终。瞥起妄念则有终有始。若约圆融。同无终
始。既无终始。亦 …… (第 0425c 页)
。若能空有门中。双遮双照。真俗谛
内。不即不离。方可弘法为人。绍隆觉位。巳上释熏
习竟。】

「复次 真如
自体相者。一切(十法界)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
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巳来。
自 …… (第 0425c 页)
名为如来藏(在缠)。亦名如来法身(出缠)。」

【此下释立义分中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先明
体大。谓 真如
平等。故在圣在凡。不增不减。非生故
常。非灭故恒。法王经云。若说如来为小乘说小乘
法。为阐提说阐提法 …… (第 0426a 页)
未出。在无明习气地中故。如世界未成。在六处水
大藏中故。如云无雨。相违缘现前故。】

「问曰。上说 真如
其体平等。离一切相。云何复说体有
如是种种功德。答曰。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而无差别
之相。等同一味。唯 (第 0426b 页)
真如。
此义云何。以无分别。离分
别相。是故无二。复以何义得说差别。以依业识生灭
相示。此云何示。以一切法。 …… (第 0426b 页)
少。如是净法无量功德。即是一心。更无
所念。是故满足。名为法身如来之藏。」

【此下问答通妨也。前云 真如
平等离相。不应复说
体中复有种种差别功德。答。言离相者。是离一切
虚妄差别染相。今所有者。是 (第 0426b 页)
真如
体中所具清净
功德相。此功德相。虽有种种。实无差别。以等同一
味。全相是体故。问。既曰实有种种功德。 …… (第 0426b 页)
。答。皆依业识生灭相中显示种种差别功德。

问。此诸功德。于生灭相中云何显示。答。以一切法
本来唯一 真如。
实无种种名。种种相。所谓天地同
根。万物一体。由最初不觉。忽起动心。遂生三细。复
现六粗。于是差别之 …… (第 0426c 页)
光明。若心起见。则见此而不见彼。所见甚
小。心性离见。如白日丽天。无物不照。若心有动。则
知名义不达 真如。
不可谓之真知。一动则遗失真
性。故无有自性。一动便是生灭。不可谓常。一动便
招苦果。不可谓乐。一动便 …… (第 0426c 页)
量净功德相。以由翻染成净。故
自体相用必在生灭门头显示也。故知觉与不觉。
皆在生灭门中相待而立。若在 真如
门中。二俱不
存。故圆觉经云。生死涅槃。同于昨梦。楞严云。妙性
圆明。离诸名相。问。何故一动。则不见 …… (第 0426c 页)
法身常在。净土具足。更少何物。复
更何求。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故曰为学日益。为道
日损。】

「复次 真如
用者(有大体显此大用)。所谓诸佛如来。本在因地(普贤万行之时)。发大慈悲。
修诸波罗蜜。摄化众生。 …… (第 0427a 页)
取一切众生如巳身
(度众生如度巳)。而亦不取(人吾)众生相。此以何义。谓如实知一切众生。
及与巳身 真如
平等。无别异故以有如是(度众生)大方便
(观众生空)。除灭无明。见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三 (第 0427a 页)
轮)
(有大体当有大用)。即与 真如
等遍一切处又亦无有用相可得。何以
故谓诸佛如来。唯是法身智相(有妙用而无相可得)之身第一义谛。无有 …… (第 0427a 页)
用此智。破灭无明。亲见本有法身。从法身中。自
然流出不思议业用。现种种身。度脱众生。其所现
身。即与 真如
平等遍一切处。虽有如此大用。而亦
亡其用相。故不见我为能度。众生为所度也。问。既
有如此业用。又无用 …… (第 0427b 页)
所见者。是其粗色。随于六道各见不同。
种种异类。非受乐相。故说为应。复次初发意菩萨等
所见者。以深信 真如
法故。少分而见。知彼色相庄严
等事。无来无去。离于分齐。唯依心现。不离 (第 0428a 页)
真如。
然此
菩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若得净心。所见微
妙。其用转胜。乃至菩萨地尽见之。究竟若离业识。 …… (第 0428a 页)
鹿。俱非乐相。大乘初终顿教菩萨。既达
唯识。了此佛身。乃是赖耶识中转识所现。故见佛
身唯是心现。不离 真如。
无有分齐。遍一切处。随众
生根任运显现。是受乐相也。复次下。显三贤十圣
所见者为报身也。深信者。三贤 (第 0428a 页)
菩萨。解 真如
法。异
前十信。故曰深。未證法身。故曰信。得相似觉。故曰
少分而见。知彼身土二相。本无去来。亦无限量 …… (第 0428a 页)

真如。
更无见相。以诸佛各證法身。无彼此相可得
见故。故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问。
既曰众生等同 …… (第 0428b 页)
一光明遍照法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
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此非心识分别能知。以 真如
自在用义故。」

【法身全是色体。故能现色。如明镜全是像体。故能
现像。临济云。四大不解说法听法。虚 …… (第 0428b 页)
报身报土亦各各不同。然
皆无有分齐。而彼此不相妨碍。此皆如来不思议
境界。非思量分别所知境也。以此是 真如
之用。周
遍圆融。自在无碍故。宗镜问云。既云诸佛法身本
无色相。云何现种种色相。答。大涅槃云。譬如一 …… (第 0428c 页)
一中无
量。无量中一。故知一心之旨是圆顿门是具足道。
巳上释自体相用竟。】

「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 真如
门。所谓推求五阴。色
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观察六尘境界无有自性)。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
(第 0428c 页)
不可得(生灭即 真如)
。如人迷故。谓东为西。方实不转。众生亦尔。
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若能观察知心无念。
即得随 (第 0428c 页)
顺入 真如
门故。」

【此总结从生灭门归 (第 0428c 页)
真如
门也。推求者。即能观之
智。色心境界。即所观之境。毕竟无念者。内身外境。
一一推求。终不见有一[𮈔 …… (第 0428c 页)
。欲令气满。正此意也。
如人下。喻明。
众生
下。法合。
若能下。结归初门。知心无念。是佛祖相传
真如
门之秘旨。故于此复结之。通心论云。夫缚
从心缚。解从心解。解缚从心。不关馀处。出缚之要。
唯有观心。 …… (第 0429a 页)
不动则无。又推动心。动
无自性。独由不觉。觉则不动。又推不觉。无有根本。
直从无始虚习念念自迷。无念 真如
一无所有。此
即从生灭门入 (第 0429a 页)
真如
门之要诀也。此上显能立门
竟。】

「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皆依我见(我见乃邪执之根本)。若离于我。 …… (第 0429a 页)
多罗说。世间诸法。毕竟体空。乃至涅槃真
如之法。亦毕竟空。本来自空。离一切相。以不知为破
著故。即谓 真如
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对治。明真
如法身自体不空。具足无量性功德故。」

【此误执断空为 (第 0429b 页)
真如
也。世间法。即生死法也。涅槃 (第 0429b 页)
真如
法。即出世间法也。唯是其空者。言生死涅槃。 …… (第 0429b 页)
是一空。更无一物。所谓豁达空也。云何下。出正
义。此中所言生死涅槃。属生灭门。是对待法。故伹
言空。 真如
自体。具足河沙称性功德。故言不空。所
谓真空不空。非断灭空也。如云无心。但是心中无
物名无心。非无心 …… (第 0429c 页)
如来之藏。无有增减。体备一切功
德之法。以不解故。即谓如来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
别。云何对治。以唯依 真如
义说故。因生灭染义。示现
说差别故。」

【此误执如来藏中有色心法也。云何下。出正义。体
备诸功德无 (第 0429c 页)
增减者。是依 真如
平等义说。色心差
别有增减者。是因生灭染污义说。故曰唯依妄念
而有差别。又云。以依业识生灭相示也。】 (第 0429c 页)
「四者闻修多罗说。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
而有。世间诸法不离 真如。
以不解故。谓如来藏自体
具有一切世间生死等法。云何对治。以如来藏。从本
巳来。唯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 (第 0429c 页)
不离不断不异 真如
义故。以过恒沙等烦恼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无。从
无始世来。未曾与如来藏相应故。若如来藏。体有妄
法而 …… (第 0429c 页)
「复次究竟离妄执者。当知染法净法皆悉相待无有
自相可说。是故一切法从本巳来。非色(五阴)非心。非智 (真如
之体)
识。非有非无。究竟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
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 (第 0430b 页)
为离念
归于 真如。
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

【巳上破我破法。分染分净。皆是一期方便。是对待
法总属共相。 …… (第 0430b 页)
会。不著有无染净。亲
见本来。复还本地。是其旨趣。以思善思恶。皆是发
业无明作主。令心生灭。不能得入 真如
实智故。古
德云。是句亦刬。非句亦刬。此是佛祖相传心法。故
谆谆及此。释能破门竟。】

「分别发趣道 …… (第 0430c 页)
既净。心镜才明。更以万行熏修。转加光洁。如先德
云。一切佛事无边化门。皆依自法融转而行。由自
心中有 真如
体大。今日体解。引出法身。由自心中
(第 0431a 页)
真如
相大。今日了达。引出报身。由自心中有真
如用大。今日修行。引出化身。乃至十波罗蜜。一切
尘沙万行。皆 …… (第 0431a 页)
若不先了自心。岂成圆
顿。随他妄学。不入真宗。又若因悟而修。即是解悟。
因修而悟。即是證悟。故知直了 真如
一心。即名为
佛。是圆顿宗。若依此心发心修行者。是别教大乘。
与圆顿教即心便具者。所有功行。日劫相倍 …… (第 0431a 页)
退。名住如来种中。正因相应。」

【此有三聚。一是十住巳上决定不退信心者。名正
定聚。未入十信。不信 真如
三宝因果者。名邪定聚。
此二中间。欲求大乘而心未决定。或进或退。如空
中毛者。名不定聚。今依此人明修 …… (第 0431b 页)
至于金刚智地。何况信修者乎。】

「复次信成就发心者。发何等心。略说三种。云何为三。
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
法故。二者深心。乐集一切诸(梵)
行故。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此言信心成就复发三心 (第 0432a 页)
也。言直者。不思善。不思
恶。无欲无依。故曰直心。正念 真如
者。不起一念。名
正念 (第 0432a 页)
真如。
暂起一念。便邪了也。曲了也。落路落草
也。此直心。是二行之本。
言深心者。无善不修也。智
者大师疏观 …… (第 0432a 页)
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今初云直心。
即彼至诚心。至诚心者。即实行众生。至之言专。诚
之言实。非直心正念 真如。
岂名专实解于深心。彼
疏虽三义而不相舍。求高深果。须契深理。欲契深
理。须厚乐善根。此乃立行依理求果 …… (第 0432a 页)
发愿心。即此大悲拔苦之义。盖以 真如
实念趣果
善心。二心功德善巧回向。愿生净土速證法忍。广
拔一切众生苦恼。然此三心顺于三法。何者。初念 (第 0432b 页)
真如
平等一性。次二即是自行化他二种修义。既
是修二性一。乃就圆融三法而发心也。今此三心
一念中修。见思尘 (第 0432b 页)
沙任运先去。入第十信。
大悲者。
无生不度也。
故知万行所起。起自 真如。
缘会所入。
入于 (第 0432b 页)
真如。
菩萨发心。先念 (第 0432b 页)
真如。
菩萨起信。先信真
如。菩萨契会。先契 (第 0432b 页)
真如
也。问。云何是 (第 0432b 页)
真如
之相。答。
不信一切法。是信 (第 0432b 页)
真如。
(第 0432b 页)
真如
理中本无诸法。若
见诸法为有。是信诸法。不信 (第 0432b 页)
真如。
是以若无夙植
广大菩提种子。卒难取信。故祖师云。大缘与信合。
故知能信是法者。此非小缘也。然 (第 0432b 页)
真如
之理。无自
无他。非一非异。包含一气。该入万有。若复有人。自
性清净。含一而生。中无妄想。即谓圣人。 (第 0432b 页)
真如

亦无圣人法如微尘许而有异也。若复有人自性
清净。含一而生。中有妄想。自然浊乱。则谓凡夫。然 (第 0432b 页)
真如
中亦无凡夫法如微尘许而有异也。故经云。
佛性广大难量。圣凡不二。一切圆满。咸被草木。周
遍蝼蚁。乃至 (第 0432b 页)
微尘毛孔。莫不含一而生。故曰通于
一而万事毕。是以正念 真如
为诸行之原也。】

「问曰。上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 (第 0432b 页)
真如。

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
有矿秽之垢(体性本净然亦不妨有垢)。若人虽念宝 …… (第 0432b 页)
无得净。如是众生 真如
之法(同 (第 0432c 页)
真如
体性)。体性空净。而有无量烦
恼垢染。若人虽念 (第 0432c 页)
真如。
不以方便种种熏修(梵行)。亦无得
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
人修行一切善法。 (第 0432c 页)
自然归顺 真如
法故。」

【宝性喻 (第 0432c 页)
真如。
矿秽喻无明。念宝性而不磨。终无有
净。将天真而不修。终无作用。故正念 (第 0432c 页)
真如。
复修善
行。动作施为。自然归顺 (第 0432c 页)
真如
矣。】

「略说方便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行(自利利他)根本方便。谓观
(十法界)一切法自性无生(本 …… (第 0432c 页)
佛。
不待更灭故。】

「解行发心者。当知转胜。以是菩萨。从初正信巳来。于
第一阿僧祇劫将欲满故。于 真如
法中。深解现前。所
修离相。以知法性体无悭贪故。随顺修行檀波罗蜜。
以知法性无染。离五欲过故。随顺修 …… (第 0433b 页)
然亦不妨随顺觉性。而行六度。虽行六度。亦不见
布施等相。故曰所修离相也。此菩萨所修一度一
行。皆顺 真如
一心法性之理。非是于自性外别有
所修。以随顺心性故。所有功德。皆如性起。无尽无
为。不取不舍。是知檀 …… (第 0433c 页)
法。即名外道。若直了自心。不为诸见所动。名随顺 真如。
又一念相应舍时。即具十度。舍而不取名施。
不为诸相所污名戒。忍可非法为忍。离身心相为
进。寂然不动为 …… (第 0434a 页)
古德云。万事须归体处平。是非自向心中混。】

「證发心者。从净心地。乃至菩萨究竟地。證何境界。所
真如
以依(业)转识。说为境界。而此證者。无有境界。唯 (第 0434a 页)
真如
(根本智)。名为法身是菩萨于一念顷。能至十方无馀
世界。供养诸佛。(为众生)请转法轮。唯为开导利益 …… (第 0434a 页)
皆经三
阿僧祇劫故。但随众生世界不同。所见所闻。根。欲。性
异。故示所行亦有差别。」

【證者。谓入 真如
门也。所 (第 0434a 页)
真如。
即十 (第 0434a 页)
真如
也。一 …… (第 0434a 页)
遍行。二最胜。三胜流。四无摄受。五类无别。六无染
净。七法无别。八不增减。八智自在。十业自在所依 真如
也。自初地以至十地。由业识未尽。断障各别。
所證亦异。故有十种境界相现。非谓 (第 0434b 页)
真如
有十种
也。业识尽者。唯如如理。及如如智独存。名为法身。
无有别异故。问。法身之理。为复有法成。无法 …… (第 0434b 页)
皆疑云。我等成佛。即经
远劫。广额何故。成佛在近。佛言。欲得速成者即与
速。欲得远成者即与远。若顿见 真如
者。即一念成
佛。故知利钝在人。迟速由我。非关劫数。此约上上
根机顿悟顿修说也。】

「又是菩萨发心 …… (第 0434c 页)
转更绵密。故曰微细。真心无分别故者。入初地时。
分别法执巳断。故得无分别智。證遍行 真如。
故得
真心也。方便心者。遍行十度。广利众生。然皆从真
起行。无有矫强。故曰自然。业识心者。无明未尽。 …… (第 0435a 页)
。】

「是中依未入正定聚众生故。说修行信心。何等信心。
云何修行。略说信心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信 (真如)
根本。 …… (第 0435c 页)
所谓乐念(身心欢悦依行持) 真如
(诸佛之师)故。二者信佛。有无量功德(以前所说三轮也)。常念亲
近。供养恭敬。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 …… (第 0436a 页)
退堕者。无有
是处。故对信成就者说。则曰正念。对信未成就者
说。则曰乐念也。二者下。信三宝也。若未信 真如。

信三宝。犹在心外。皆不称实。若遇他缘。或生退失。
若先信 (第 0436a 页)
真如。
则所信三宝。全是 (第 0436a 页)
真如。
由是增进。信
得成就。】

「修行有五门。能成(助以上信)此信。云何为五。一者施门(檀度)。二者戒 …… (第 0436a 页)
曲者。足恭令色以媚人也。瞋恚者。奋怒发凶以恼
人也。邪见者。不念 真如
而外求也。少欲者。不耽世
味也。知足者。得少为足也。头陀者。抖擞法尘也。小
罪生畏者。防微杜渐也。护 …… (第 0436c 页)
道之涂。亦穷于是。
懒庵居士云。此
八物。无明种子也。若能于话头上。得个著落。则无
明种子尽转为般若 真如
矣。既尽转为般 (第 0437a 页)
真如。
则穿衣吃饭也是如是。静坐闲眠也是如是。设欲 …… (第 0437a 页)
门。所言止者。谓止(无境牵心)一切境界相。随顺
奢摩他(即止)观义故(寂而常照清行)。所言观者谓分别 (真如)
因缘生灭相。随顺 …… (第 0437b 页)
法)念念
不生。念念不灭。亦不得随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
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是正念者(缘于 真如
实)当知唯心。
无外境界。即复此心。亦无自相。念念不相得。若从坐
起去来进止。有所施作。于一切时。常 (第 0437c 页)
念方便。随顺观
察。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
真如
三昧。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指前钝根退者说)。唯除疑
惑不信诽谤重罪业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所 …… (第 0437c 页)
四大。或事火事风等。见闻觉知
者。如灰心断识等。巳上皆是小乘外道所修禅。故
悉不依。此以一心不动正念 真如
为禅。即如来禅
祖师禅也。一切诸想随念销除者。所谓净裸裸。赤
洒酒。十二时中不依倚一物是也。亦遣除想 (第 0438a 页)
者。所
谓有些气息亦是病。故须遣之又遣。以一切法唯
真如。
本无有想。亦无生灭。故不容妄起一念也。
若有时不曾管带。倘有念起。即便知觉。所谓不怕
念起。只怕觉迟 …… (第 0438a 页)

若从下。复言动时做工夫。谓于日用
四威仪中一切处一切时。随顺观察。不得忘却正
念唯心话头。此是入 真如
门大方便故。言随顺者。
如急水行船。话头不要走作也。观察者。如猫捕鼠。
话头不要放舍也。日用寻常。如 (第 0438b 页)
此用功。久久自然
淳熟。心不驰散。常住正念。住正念巳。心志自然渐
渐猛利。便能随顺得入 真如
三昧。三昧。即正定也。
既入此定。分别不生。烦恼自伏。信心自长。不待经
一万劫。速成不退矣。唯除下。 …… (第 0438b 页)
随顺。】

「复次依是三昧故。则知法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
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 真如
是三
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

【首楞严王具足万行。此云一行。由一行故万行。由
万行 …… (第 0438c 页)
。何名一行三昧。佛
言。法界一相。缘系法界。名一行三昧。入是三昧者。
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以此 真如
三昧。能
生无量三昧。故名三昧根本也。密严偈云。如饭一
粒饭。其馀皆可知。诸法亦如是。知一即知彼。故 …… (第 0438c 页)
人悟达上乘。先了有无二边之执。方證
涅槃无相之理。故离所缘之心境也)
。无乘及乘者。人法两俱捐。欲达 真如
理。应识本源。】

「或有众生无善根力。则为诸魔外道鬼神之所惑乱。 …… (第 0438c 页)

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
邪。应知下。总结魔外三昧不真。以外道三昧。不从 真如
流出故。皆是从见思二惑我法二执中生。无
非贪著名利恭敬故。当知为名利而妄说修行。要
恭敬而假妆摸样。 …… (第 0439b 页)
我。我中有
色。色中有我。五蕴中具有此四)
。过去灭无灭。当来生不生。常能作
此观。真妄坦然平。】 「真如
三昧者。不住见相。不住得相。乃至出定亦无懈
慢。所有烦恼。渐渐微薄。若诸凡夫。不习此三昧法。得
入如 …… (第 0439c 页)
必落魔外也。世
间三昧。如四禅八定及无想定等。由彼未空我执。
味著定境。有见有得故。
智者颂曰。非到 真如
理。弃
我入无为。众生及寿者。悟见总皆非。若悟菩提道。
彼岸更求离。法相与非相。了应如是知。】

(第 0439c 页)
复次精勤专心修学此三昧者现世当得十种利益。
云何为十。一者常为十方诸佛(修 真如
即修十方佛之心)菩萨之所护念。二者
不为诸魔恶鬼所能恐怖。三者不为九十五种外道
鬼神之所惑乱。四者远 …… (第 0439c 页)
是正法眼藏故。魔鬼不能恐者。中心树子不动故。
外道不能惑者。有定盘星知斥识两故。远离诽谤
者。深信 真如
无谤法之愆故。灭一切疑者。巳得正
信。疑无所生故。信得增长者。始而信。既而解行。终
而證入故。生死不 …… (第 0440a 页)
极乐(凡圣同居)世界阿
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
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 真如
法身。常勤修习。毕
竟得生。住正定(慧)故。巳说修行信心分。」

【巳上开五种门。令人专心自信本来是 …… (第 0441a 页)

萨。以十方世界微尘数舌。各各皆悉于十方世界
微尘数量不可说劫赞扬其人所有功德。亦不能
尽。以法身 真如
功德。等虚空界。无边际故。一日一 …… (第 0442b 页)
持读诵。思惟观察。如实修行。是不可思
议中不可思议者乎。故知信此真宗。必以拳拳服
膺而修行之。方能与 真如
相应而出世也。若以到
处高谈阔论。能说能书。外则诳惑世人。内则自欺
巳德。但取名闻利养而博学。甘心自 (第 0442c 页)
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寔但随妄
念不可得故。」

【此正 释真如
门也以 (第 0371c 页)
真如
性中心色互融空有平
等故谓一法界理事圆摄染净通依故谓大总相
法门体据中边论云法界者圣法因义故也谓依 (第 0371c 页)
生圣法故云法界大总相者谓总一切法持无量
义也法门者圣智通游之谓也体者以为一切法
之依也总谓 真如
自性为净法之因诸圣共止之
域也如圆觉云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
切清净 (第 0371c 页)
真如
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所谓
心性不生不灭者复释一法界大总相之意若有
生灭则有住异之别宁得为一为大由 …… (第 0371c 页)
有差别 真如
性中了不可得是故皆离既离名字
言说差别之相故云平等离心缘生灭之相故云
无有变易破坏三相既离差别亦遣纯 (第 0372a 页)
一真精如
寔觉性故云唯是一心故名 真如
前文所谓一法
界大总相法门体心性不生不灭于此见矣以一
切言说下释明离此三相之意以言说名字皆无
是体但 (第 0372a 页)
随妄念心缘而立妄亦无体了不可得所
真如
体中悉皆离故。】

「言 (第 0372a 页)
真如
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 (第 0372a 页)
真如
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
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
如。」

【因上 (第 0372a 页)
言离名字言说等相以显 真如
无相至此复
释云言 (第 0372a 页)
真如
者亦无有相以言妄显真似有 (第 0372a 页)
真如
名言若离于妄真亦不存虽言说之极因言遣言
(第 0372a 页)
真如
之名言亦遣而 (第 0372a 页)
真如
之体卓然独存故云
(第 0372a 页)
真如
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法既即
真故无可遣也虽一切法皆不可遣亦无一法以
当情量故曰亦无可立以一切法 (第 0372a 页)
皆同如故法既
本如故无可立也然不可遣不落于断亦不可立
不堕于常断常既离始名 真如
当知一切法下总
结成上义也意谓 (第 0372a 页)
真如
无相名言俱遣诸法本如
了无情量欲令学大乘者通达斯义故曰当知一
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 (第 0372a 页)
真如
不可说者即令 …… (第 0372a 页)
言说等
相乃至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意谓
如此之义云何而能随顺得入随顺者方便观也
得入者正观也 真如
既离言说心念当以离言说
处会绝妄念处入故曰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
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既无能所言说则随 (第 0372b 页)

如一切法不可说故既无能所念相则顺 真如

切法不可念故虽不住能说所说能念所念犹是
方便观智心念未空伹名随顺必以正观当前念
相自离始能得入 (第 0372b 页)
真如
性中故云若离于念名为
得入离念得入之旨尽在下文觉义中显。
问此
(第 0372b 页)
真如
自性何故言一切法离言说等相答以明
如来根本之义显性相不殊之旨也小乘观智以
性外有相相外有性此大乘法门 …… (第 0372b 页)
性即相即相
即性本无二体如法华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
住若以相外求性是拨波觅水离响索声也。】

「复次 真如
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一者
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
具足无漏性功德故。」 …… (第 0372b 页)
【巳上离言说等相以显 真如
之体此依言说分别
以明 (第 0372c 页)
真如
之义但为依言生解不可随言执取也
义有二种即上自体相用也即体而名如实空即
相用而名如实不空亦承上不可遣 …… (第 0372c 页)
不妨成办无量性功德故。】

「所言空者从本巳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一切
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 真如
自性非有
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
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乃至总说
依一切 (第 0372c 页)
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
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

【所言空者明 真如
体中离一切相也以从本巳来
自性清净与一切染法体不相循一切染法唯依
妄念而有此真空体中绝无妄念故一切差 …… (第 0372c 页)
法体空无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
变净法满足则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
唯證相应故。」

【言不空者显 真如
相用之中即一切法也虽具足
诸法亦不离真空之体故云巳显法体空无妄故
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由依此常恒 …… (第 0373a 页)
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證相应故然有念则攀缘
诸法既无能念宁有所取伹智与理合唯證相应
其实无有能證所證也此 真如
门文分二段理实
一揆前显 (第 0373a 页)
真如
之理故名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此明 (第 0373a 页)
真如
之义故开二种之空然理外无义则一
法界大总相法门摄空与不空之二义义外无理
则空与不空归一法界大总相法门 …… (第 0373a 页)
归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则一法界大
总相法门即空不空如来藏也固知即空而不空
不空而空二边不立中道亦泯方尽 真如
妙旨如
来根本之义始极矣。】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
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 …… (第 0373a 页)
觉义。」

【巳上 真如
门者非染非净非生非灭本来平等性
无差别众生即涅槃不待灭也凡夫弥勒同一际
也此生灭门有迷有悟有脩有證有 (第 0373b 页)
智有识明理
有事然生门依不觉故转智成识迷理逐事灭门
依始觉故转识成智达事即理然前示 真如
门以
令修大乘者先见自性清净终无一物此明生灭
门亦使明了自心随业发现既见性而明心则理
事圆融成佛之能 …… (第 0373b 页)
生相无明犹且未尽大圆镜智尚未显
发故结云以离分别粗念相故名随分觉随分者
以其地地觉断一障二愚分證十种 真如
故也如
菩萨地尽下正明觉心源义也此菩萨即等觉后
心断一品生相无明净三细中业相也至此因尽
果满故云地尽 (第 0374c 页)
万行巳圆故云满足方便一念相
应者由异熟识空一念金刚智起与 真如
之理相
应则觉初起无明了不可得故云心无初相到此
魔佛皆空染净俱忘心性纯真妙德莹然故结云
远离微细念故 …… (第 0374c 页)
风动心与无明俱
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
智性不坏故。」

【谓依法力如实脩行者即依 真如
内熏之力及依
诸佛菩萨教法外熏之缘从贤至圣如实而脩以
至等觉后心满足方便则二障种子有漏种子及 …… (第 0375b 页)
碍智碍离和合相淳净明故四者缘熏习镜谓
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脩善根随念示现故。」

【此四种义总摄 真如
门言说分别有二种义及生
灭门中觉义二种相也一者如实空镜二者因熏
习镜即 (第 0376a 页)
真如
门中二种义也三者法出离镜即智
净相也四者缘熏习镜即不思议业相也以觉体
等虚空者以显觉性虚彻周遍诸法复 …… (第 0376a 页)
若只脩后二义不达前二义者纵脩行广
劫如离矿销金若能圆悟四义行解双脩如金出
矿更不成杂固知以此四义总收 真如
门二种空
义及生灭门觉义二种相者深有意也。】

「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寔知 (第 0376c 页)
真如
法一故不觉心起
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
若离于方则无有迷众生亦尔依觉故迷若离觉性 …… (第 0376c 页)
列始觉究竟觉之义此明不觉义亦先总示其迷
复开三细六粗之相固知迷悟对显总别不殊也
所言不觉义谓不如寔知 真如
法一故者以不了
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也所谓智外有如则情生
智隔即正智翻为妄想如外有智则相变体殊即
如如 (第 0376c 页)
翻为名相总谓 真如
不守自性一念妄动不
了现前之法本体自如故云不觉心起而有其念
此不觉心即是真智晦昧无别有体故云念无自 …… (第 0376c 页)
前文所谓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也以有不
觉妄想心下以明真觉对妄而说返显妄念不离
觉性也因不觉故忽自省悟能知 真如
名义故说
真觉即前所谓依不觉故说有始觉也固知离本
觉则无不觉之心离不觉则无真觉自相可说。】

「复次 …… (第 0377a 页)
非异名为阿梨耶识上虽标非一非异此正显也
非一即是异相非异即是同相以真妄名同相者
真如
随缘不变妄想成事体空故也又名异相
者以 (第 0378a 页)
真如
不变随缘妄想体空成事故也即知真
妄之体而言同真妄之用而名异也亦因向说觉
与不觉染净乖然又说依觉故迷不 …… (第 0378a 页)
抗行迷悟永隔故以同异辨
释以除斯迷。】

「同相者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如是无漏无
明种种业幻皆同 真如
性相是故修多罗中依于此
义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入于涅槃菩提之法非可
脩相非可作相毕竟无得亦无色相可见而 …… (第 0378a 页)
与不觉体性本同也如种种瓦器虽有无
量差别究竟皆同微尘性相以离微尘无别有体
故无漏无明业幻虽异其寔皆同 真如
性相以一
切法因心成体故无漏即觉义无明即不觉义无
漏种种业幻即智净相及不思议业相无明种种
业幻即三细 …… (第 0378a 页)
于涅槃菩提之法非可修相非可作相毕竟无得
亦无色相可见言非可修相非可作相者以无漏
真如
性相故无观智可修亦无佛道可作也言
无色相可见者由无明即 (第 0378b 页)
真如
性相故无妄法可
遣亦无色相可见所谓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
身即法身也既性相平等无相可见而又见色相
者唯 …… (第 0378b 页)
幻差别性染幻差别故。」

【此显觉与不觉用相自别也亦如种种瓦器虽同
微尘性相不妨随器而异无漏无明虽同 真如

相不妨随染幻差别之性则有差别相现如无漏
随智净相不思议相差别之性则有三身四智十
力四无所畏十八不 …… (第 0378b 页)
以为枢纽故云依心意意识转
故此义云何下徵明依心意意识转也以依阿梨
耶识说有无明正明依心转也由无明熏习 真如
成此梨耶即此梨耶与彼无明为依此即无明业
相也由此无明业相不觉 (第 0378c 页)
真如
法一故能见能现
能取境界起念相续此正明依意转也能见即能
见相也能现即境界相也能取境界即智相也起
念相 …… (第 0378c 页)
无明所起之识唯佛穷了以发起下文灭
因缘义无明熏习所起之识乃第八识一分不觉
之义即意中业识也然无明熏习 真如
即真相业
相和合名为阿赖耶识半分业相即名业识此即
无明住地也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所觉者以二
乘观智但能 …… (第 0380b 页)
了知彼心
为烦恼亦难可了知乃至结云唯佛能知所谓心
性下总释真妄二义心性常无念故名为不变结
显真也由了 真如
法一故智与理如本无念相心 …… (第 0380b 页)
分别二障极喜无
也三者分别智相应染即智相也此智相即俱生
我执在意地中微细思量从二地至八地初心入
生空 真如
数数除灭所谓无功用行我恒摧也具
戒地即二地也无相方便地即八地也四者现色
不相应染即境界相也此境界相即 (第 0381a 页)
俱生法执在
意地中任运起故九地菩萨纯入法空 真如
了法
如幻得法自在方能离故五者能见心不相应染
即能见相也此能见相亦名智障在意地中微细
起故十地菩萨法 …… (第 0381a 页)
不觉顿现其相非有相待
故也故名三细所以八地巳后至如来地始能断
尽也。】

「又染心义者名为烦恼碍能障 真如
根本智故无明
义者名为智碍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此义云何以
依染心能见能现妄取境界违平等性故以一切法
常 …… (第 0381b 页)
断续生
烦恼障故證真解脱由断碍解所知障故得大菩
提染心名烦恼碍者即见爱四住地烦恼能续分
段生死障我空 真如
令涅槃之理永不现前故云
能障 (第 0381c 页)
真如
根本智故根本智即涅槃也以自性涅
槃本无生灭故名根本智无明名智碍者即无明
住地能续变易生死障法空 (第 0381c 页)
真如
令菩提之智永
不现前故曰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自然业智即
菩提也以菩提智身虽现尘现刹皆是无作妙力
自在成 (第 0381c 页)
就故名世间自然业智此义云何下双徵
二义以依染心下释烦恼碍也以一切法下释智
碍也由能见能现妄取境界即违 真如
无见无现
无取平等法性故名烦恼碍以一切法常静无有
起相即智境也因无明不觉妄自动故与彼常静
之法互相乖 (第 0381c 页)
违故名智碍下自释相违之意谓不
能随顺世间一切境界种种知故诚谓不如实知 真如
法一故耳言智碍者非智有碍以无明碍智
智用不显故名智碍。
问六种染心初一种属第
六意识次五种皆属第七意 (第 0381c 页)
以因缘俱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涅槃。成自然业。」

【此总明真如展转资熏。生起净法不断也。云何下。
释真如
熏起净法不断之义。谓众生无始不觉。
一念回光。起厌求心。良由 (第 0351b 页)
真如
内熏无明。故令妄
心起成净用。此即本熏也。以此妄心下牒上以明
新熏。即依厌求净用。资熏 (第 0351b 页)
真如
耳。言自信巳性者。
谓知真本有。十信之信也。知心妄动等者。谓了自
心本自离念。有所动者。妄有非实。故 …… (第 0351b 页)
识。而远离前境也。故颂云。唯识
无境界。以无尘妄见。如人目有翳。见毛月等事。斯
则由前厌求净用。资熏 真如。
增其势力。故 (第 0351b 页)
真如

净缘。而重发起信解。修远离法也。以如实下。牒上
以明真修。谓由地前修远离法。故得如实而知无
前境 …… (第 0351b 页)
何此云依妄熏真。速趣涅槃耶。答。前以顺
流染用熏。故流转生死。此依返流净用熏。故速證
涅槃也。】 「真如
熏习义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自体相熏习。二
者用熏习。自体相熏习者。从无始世来。具无漏法。备
有不思 …… (第 0351c 页)
如法。发心修行。」

【别明 真如
体用熏习。此先明自体相熏习也。 (第 0352a 页)
真如
下。举数徵列。言自体相熏习者。体谓能具法体。相
即所具无漏德相。及所作境界之相。但以体相。如
珠与光 (第 0352a 页)
。不相舍离。故名其体为具无漏法。盖以体
具无漏性功德故。此则以 真如
为体。功德为相也。
言备有不思议业者。即 (第 0352a 页)
真如
体备内熏作用也。于
业而言不思议者。谓真体无相。无明无性。无相似
无能熏之用。无性岂有受熏之能。然不 …… (第 0352a 页)
能熏
妄。妄受真熏。是则觉力冥熏。微妙叵测。故云不思
议业。即下所谓不思议熏也。言作境界之性者。即 真如
作一切境界之性。故相不异性。以相不异性。
故能熏无明。此则以 (第 0352a 页)
真如
为体。境界为相。依此体
相。恒熏无明。故令众生发起厌求。而生信行矣。】

「问曰。若如是义者。一切众 (第 0352a 页)
生悉有 真如。
等皆熏习。云
何有信无信。无量前后差别。皆应一时自知有 (第 0352a 页)
真如
法。勤修方便。等入涅槃。答曰 (第 0352a 页)
真如
本一。而有无量无
边无明。从本巳来自性差别。厚薄不同故。过恒河沙
等上烦恼。依无明起差别。我见爱染烦 …… (第 0352a 页)
于无明所起。前后无量差别。
唯如来能知故。」

【设问答以明真熏平等。信解修證之不等也。问曰
下。约 真如
等熏以难别。谓 (第 0352a 页)
真如
等熏者。一切众
生悉 (第 0352a 页)
真如。
等皆熏习。则信解行證。不应有有无 …… (第 0352a 页)
大小邪正等无量不同。云何有信无信等无量不
同。又无量不同。皆应一时自知有 真如。
而勤修證
入。亦不应有前后差别。云何又有前后差别。然论
中所问。含此二义。但译人文辞巧略。前则举信而 …… (第 0352b 页)
不同前后差别二义。上下分开。庶无文义壅隔之
弊而亦无四法阙略之失也。答曰下。约惑染不等
以通别。谓 真如
本一。而无始无明。有无量差别。厚
薄不同。故使信解行等。亦有无量不同。前后差别。
是则根利惑薄者。信 …… (第 0352b 页)
业修行。与用相应故。二者巳相应。谓法身菩萨。得无
分别心。与诸佛智用相应。唯依法力自然修行。熏习 真如。
灭无明故。」

【此依二力以明体用相应未相应也。初三句。举数
总徵。一者下。明未相应。谓凡夫二乘。及 (第 0353b 页)
三贤菩萨
以妄识熏真。而依信力修行。故与 真如
体用未相
应也。盖妄识分别。信未證真。故未得与无分别体
相应。又妄识有作。信未无为。则未得无功用道。 (第 0353b 页)

在修行。故与 真如
智用未相应也。二者下。明巳相
应。谓法身菩萨得与 (第 0353b 页)
真如
体用相应者。以唯依法
力任运进修。是故得与 (第 0353b 页)
真如
体用相应也。盖真智
无别。故云法力。真行无为。故云自然。以此智行熏
(第 0353b 页)
真如。
故得灭无明惑。而与诸佛体用相应。是则
初地至七地。与真体相应。八地之后。与智用相应。
又凡小地前。识 …… (第 0353b 页)
。】

「复次染法从无始巳来。熏习不断。乃至得佛后则有
断。净法熏习则无有断。尽于未来。此义云何。以 真如
法常熏习故。妄心则灭。法身显现。起用熏习。故无有
断。」

【此明染净断不断义也。复次下。明染法无始 …… (第 0353b 页)
。而尽于未来。亦无有间断。此义
下。徵起断不断义。谓此染法有断。净法不断之义
云何。以真下释也。谓以 真如
法常熏习故。妄心则
灭。故无明至得佛后则永断。妄心既灭。则体显用
现。尽未来际。恒熏众生。故无有断也 (第 0353c 页)
。】

「复次 真如
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
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巳来。
自性满 …… (第 0353c 页)
如是过于恒
沙不离不断不异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
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身。」

【此明 真如
体相。以释立义分中能示摩诃衍自体
相也。盖 (第 0353c 页)
真如
之体。圣凡平等。圣悟不增。凡迷不减。
推之于前无始。故非前际生。鞠之于后无终。故非
后际灭。以无增减 (第 0353c 页)
生灭。故云毕竟常恒。此明 真如
体也。从本下。明 (第 0353c 页)
真如
德相。谓 (第 0353c 页)
真如
自体。本离无明
妄见。及倒想惑染故。故云有大智慧光明义等。以
穷三际而无改。在众苦而不干。处圣凡而莫 …… (第 0353c 页)
此中正明自性本具无
量功德。下依业识生灭之相。翻染成净。乃就修生
以明德相差别也。】

「问曰。上说 真如。
其体平等。离一切相。云何复说体有
如是种种功德。答曰。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而无差别
之相。等同一味。唯 (第 0354a 页)
真如。
此义云何。以无分别。离分
别相。是故无二。」

【设问答以明德相差别即无差别也。问曰下。指上 (第 0354a 页)
真如
门体绝相义。以难德相差别。答曰下。明德相
差别即无差别。以通其难。盖 (第 0354a 页)
真如
离相。不碍具相。
德相有相。不妨无相。以无相故。故等同一味。唯一 (第 0354a 页)
真如。
此义下。徵起上义。谓此差即无差之义云何。
以无下。释成上义。盖以德相无相。则离能所分别
之相。是故无 (第 0354a 页)
二。唯一 真如。
故前云。离念境界。唯證 …… (第 0354a 页)
如是净法。无量功德。即是一心。更无所念。是故满足。
名为法身如来之藏。」

【此依生灭染相差别。以彰 真如
净德差别也。初二
句。徵问差别所起之由。次二句。示差别所依之本。
(第 0354b 页)
真如
无相。以不觉念动。现诸染相。对妄染故。心
性不动。则起诸净功德之相。是则悟因迷有。净待
染成。故明差 …… (第 0354b 页)
。此
明能所两亡。净德满足也。以满足故。则于自体能
含藏依止无重功德。故名法身如来之藏。】

「复次 真如
用者。所谓诸佛如来。本在因地。发大慈悲。
修诸波罗蜜。摄化众生。立大誓愿。尽欲度脱等众生
界。亦不限 (第 0354c 页)
劫数。尽于未来。以取一切众生如巳身故。
而亦不取众生相。此以何义。谓如实知一切众生及
与巳身。 真如
平等。无别异故。以有如是大方便智。除
灭无明。见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议业种种之用。即
(第 0354c 页)
真如
等遍一切处。又亦无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谓
诸佛如来。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义谛。无有世谛
境界。离于 (第 0354c 页)
施作。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

【此明 真如
用大。以释立义分中能示摩诃衍用也。
初一句牒章。所谓下。先明大用之因。即悲智愿行
等。以有如是下。明 …… (第 0354c 页)
度。久而弗倦者。以取一切众生如巳身故也。
虽然。而亦不取度众生相。此以何义而不取相。以
知众生与巳。 真如
平等。无别异故。斯则于相而离
相。即资之以大智也。既有如是大方便智。除灭无
明。见本法身。自然而有不 (第 0355a 页)
思议用。与 真如
等遍一
切处。然用虽与体同遍。亦无用相可得。何以故。谓
如来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离于世谛施作。但随众 …… (第 0355a 页)
见者。是其粗色。随于六道。各见不同。种
种异类。非受乐相。故说为应。复次初发意菩萨等所
见者。以深信 真如
法故。少分而见。知彼色相庄严等
事。无来无去。离于分齐。唯依心现。不离 (第 0355b 页)
真如。
然此菩
萨犹自分别。以未入法身位故。若得净心。所见微妙。
其用转胜。乃至菩萨地尽。见之究竟。若离业识 …… (第 0355b 页)

真如
法故。知彼依正庄严之相。悉唯心现。无来无
去。亦无分齐。然犹未离法执分别。未入法身。故于
如来报用。 …… (第 0355c 页)
心能示十方世界。无量菩萨。
无量报身。无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
此非心识分别能知。以 真如
自在用义故。」 …… (第 0355c 页)
【此就随机示现依正庄严。遍融无碍。以结 真如

用也。初二句。总明随机现相。随心下。别明随机现
相。言所现之色无有分齐者。谓依前法身之所现
故。 …… (第 0356a 页)
性。故皆无分齐。以无
分齐故。则此依正庄严之相。各各充遍法界而不
相妨。是则一多互遍。小大相融。此是 真如
自在之
用。必非众生心识分别能知。故前云不思议业相
也。】

「复次显示从生灭门即入 (第 0356a 页)
真如
门。所谓推求五阴。色
之与心。六尘境界。毕竟无念。以心无形相。十方求之
终不可得。如人迷故。谓东为西 (第 0356a 页)
。方实不转。众生亦尔。
无明迷故。谓心为念。心实不动。若能观察知心无念。
即得随顺入 真如
门故。」

【此令观生灭之本。以入 (第 0356a 页)
真如
也。上巳别明二门。此
复令观生灭以入 (第 0356a 页)
真如
者。盖谓若不别明二门。则
无以开物信解。若不观察生灭。则无以悟入 (第 0356a 页)
真如。
前解后證。法尔如斯。论主巧示。妙于兹矣。然此一
文。具标释结。复次下标。所谓下释。若能下结。于释 …… (第 0356a 页)
随顺。故前云。
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也。至于念息
尘亡。于净心中了无念相。是以知心无念。入 真如
矣。故前云若离于念名为得入。然则知心无念。唯
离念者方知。非馀所知也。】

「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 …… (第 0356b 页)
多罗说。世间诸法。毕竟体空。乃至涅槃真
如之法。亦毕竟空。本来自空。离一切相。以不知为破
著故。即谓 真如
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对治。明真
如法身自体不空。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闻脩多
罗说。如来之藏。无 (第 0357a 页)
有增减。体备一切功德之法。以不
解故。即谓如来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别。云何对治。
以唯依 真如
义说故。因生灭染义示现说差别故。」

【此破性空相有之见也。二者下。明起执缘。谓契经
说世出世间一切 (第 0357a 页)
诸法。乃至 真如
涅槃本来自空
离一切相者。为不知所说假名言相非真。执假为
实者。故云尔也。而闻者不达此破执之语。即执 (第 0357a 页)

如涅槃之性唯是其空。云何对治。谓 真如
涅槃等
假名言相虽空。 (第 0357a 页)
真如
自体及本具性德不空。岂可
谓假相空。而真实之性亦空耶。则执性是空之计
堕矣。三者下。明起执缘。谓闻契 …… (第 0357a 页)
之中。具有色心差别之
相。云何对治。谓此所说一切功德之法。依真如生
灭二义说之。皆无差别。何者。若依 真如
义说。则一 …… (第 0357a 页)
切法皆 真如
也。故上文云。虽实有此诸功德义。而
无差别之相。等同一味。唯一 (第 0357b 页)
真如。
若因生灭义说。
则依业识差别相示。然虽对妄说有差别。而其德
相无相。故亦无有别。既依二义说之。俱无差 …… (第 0357b 页)
则执有
色心差别之情亡矣。】

「四者闻脩多罗说。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
而有。一切诸法。不离 真如。
以不解故。谓如来藏。自体
具有一切世间生死等法。云何对治。以如来藏。从本
巳来。唯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 (第 0357b 页)
。不离不断不异 真如
义故。以过恒沙等烦恼染法。唯是妄有。性自本无。从
无始世来。未曾与如来藏相应故。若如来藏体有妄
法。 …… (第 0357b 页)
有是处。」

【此破执性有染之见也。四者下。明起执缘。谓闻契
经说。一切世间生死染法。依性而有。不离 真如。

不解如来所说。真无自性。随缘成妄。妄无自性。全
体即真故。即执藏性之中。具有世间生死一切染
法。 (第 0357b 页)
云何对治。谓如来藏中。唯有恒沙功德。以顺性
故。不离 真如。
而恒沙烦恼生死染法。依无明起。唯
是妄有。性自本无。以违性故。从无始来未尝与如
来藏相应。岂性中而有 …… (第 0357b 页)
。非有非无。毕竟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
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
归于 真如。
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

【明绝待离言。假言引入之旨也。言究竟离妄执者。
谓前则随病设 …… (第 0358a 页)
趣者。欲人即言亡言。即念离念。以归 真如
也。何以
离念得归 (第 0358b 页)
真如
耶。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
智。故须离念。得归 (第 0358b 页)
真如
也。】

「分别发趣道相者。谓一切诸佛所證之道。一切菩萨
发心修行趣向义故。略说发心有三种。云何为三 …… (第 0358b 页)
定也。恶
缘多种。难以定述。】

「复次信成就发心者。发何等心。略说三种。云何为三。
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
法故。二者深心。乐集一切诸善
行故。三者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上明能发因缘。此明所发之心 (第 0359a 页)
也。复次下。牒问所
发之心。略说下。答释所发之心。言直心者。不偏之
谓也。谓正念 真如。
不偏空有生死涅槃诸对待相
故斯即二行之本。若达此本。则修无所修。度无所
度。是为法界之行。无漏之因。 …… (第 0359a 页)
知信成就人。住如来种。入正定
聚。故能发此三种心也。】

「问曰。上说法界一相。佛体无二。何故不唯念 真如。

假求学诸善之行。答曰。譬如大摩尼宝。体性明净。而
有矿秽之垢。若人虽念宝性。不以方便种种磨治。终 …… (第 0359a 页)
无得净。如是众生 真如
之法。体性空净。而有无量烦
恼垢染。若人虽念 (第 0359b 页)
真如。
不以方便种种熏修。亦无得
净以垢无量遍一切法故。修一切善行以为对治。若
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 (第 0359b 页)
真如
法故。」

【设问答以明理一惑异。须修众善也。问曰。上说体
相既皆无异。唯以直心正念 (第 0359b 页)
真如
足矣。何假广修
诸行耶。斯则理一何须众善问。答曰下。明惑异须
修众善答。先以喻明。次以法显。谓宝虽净 …… (第 0359b 页)
。亦无得净。盖以垢遍
一切。须修众善以为对治。如悭以施治。乱以定治
等。能修诸善。对破诸垢。自然归顺 真如。
是犹宝离
垢秽。而得显宝体也。】

「略说方便有四种。云何为四。一者行根本方便。谓观
一切法自性无生 …… (第 0359b 页)
自在也。菩萨发是下。呈上发愿。
起下示生。谓菩萨随顺法性发大愿巳。而得少分
见法身者。以知众生与巳。 真如
平等。无有别异故
也。由见法身故。随其愿力。能示从天入胎等八种
之相。而利益众生。然是初住菩萨。故未 …… (第 0360a 页)
涅槃。故不怯弱也。】

「解行发心者。当知转胜。以是菩萨。从初正信巳来。于
第一阿僧祇劫将欲满故。于 真如
法中。深解现前。所
修离相。以知法性体无悭贪故。随顺修行檀波罗蜜。
以知法性无染。离五欲过故。随顺修 …… (第 0360b 页)
解行心。下由初地以至十地。发真等三心也。】

「證发心者。从净心地。乃至菩萨究竟地。證何境界。所
真如。
以依转识说为境界。而此證者无有境界。唯 (第 0360c 页)
真如
智。名为法身。」

【此明證发心也。證发心下。牒释依位所證之理。或
(第 0360c 页)
真如
无相。依何义故而说为境界耶。以依转识
说为境界。而正證者。惟 (第 0360c 页)
真如
智。名为法身。无有境
界也。言依转识说为境界者。谓正證之时。唯 (第 0360c 页)
真如
智独存。无能所分别之相。若后得智。以能见心。反
缘所證。以有此能缘心故。便有 (第 0360c 页)
真如
影像当情。为
所缘境界。像虽不实。还似 (第 0360c 页)
真如。
祇据此义。说后得
智中。依于转识名境界也。如人饮水。正饮之时。不
能说其冷暖。饮水之后。方得说之。说 …… (第 0360c 页)
德用也。言微细之相者。
谓此三相非下位能知。故云微细。即所谓难知微
细也。一者下。谓真无分别智。能證 真如。
即自利德。
二者下。谓方便有分别智。能观根逗教。称机与益。
即利他德。虽能悲智双运。二利齐修。既业识 …… (第 0361b 页)
四信五行。故云依未入正定聚众生。说修
行信心也。何等下。问信行相。略说下。先明四信。言
信根本者。谓 真如
是万法之根。二行之本。若信乐
正念 (第 0362a 页)
真如。
则不住空有能所一切诸对待相。故于
四信。先令信根本也。二令信佛有无量功德。当常
乐念供养恭敬。求一切 …… (第 0362a 页)
观。自然于法无住。久
久不息。则外境自亡。内心亦寂。是则心境俱空。圣
凡齐泯。故云止一切境界相。此依 真如
门体绝相
义以修止也。言随顺奢摩他观义故者。释成止义。
即随顺空观耳。盖以天台三止。其体真止。即是空 …… (第 0363a 页)
心正意。勿使外缘。故云端坐正意。言不依气息等
者。谓此中唯依 真如
绝相义。修体真止。故不依气
息形色等。及一切诸想。随念皆除。除想亦遣。何也。
以一切法。本离心缘生灭 …… (第 0363b 页)
来进止。有所施作。于一切时。常念方便。
随顺观察。久习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
随顺得入 真如
三昧。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
唯除疑惑。不信。诽谤。重罪业障。我慢。懈怠。如是等人。
所不能 …… (第 0363b 页)
常应正念修止方便。观察
唯心。久习淳熟。能令妄念不流。故云其心得住。以
心住故。心渐猛利。故随顺得入 真如
三昧。深伏烦
恼。而信增不退。唯除下。上明修止得入。此明障者
不能也。】

「复次依是三昧故。则知法 (第 0363b 页)
界一相。谓一切诸佛法身。
与众生身。平等无二。即名一行三昧。当知 真如
是三
昧根本。若人修行。渐渐能生无量三昧。或有众生无 …… (第 0363b 页)
。」

【先显修止胜能。次略举魔事。以明对治相也。言依
三昧则知法界一相者。谓由前止观察唯心。得入 真如
三昧。故能知法界一相也。言知一相者。谓知
诸佛法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也。由知平等无二
故。则心不异缘。 …… (第 0363c 页)
昧。故文殊般若经
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
一行三昧。当知下。显三昧能生。盖以 真如
是三昧
根本。故依而修之。渐渐能生无量三昧。或有下。略
举定中所现魔事。盖众生善根深厚。则于定中自 …… (第 0363c 页)
然不取不著。故能远离众多业障也。】

「应如外道所有三昧。皆不离见爱我慢之心。贪著世
间名利恭敬故。 真如
三昧者。不住见相。不住得相。乃
至出定亦无懈慢。所有烦恼渐渐微薄。若诸凡夫不
习此三昧法。得入如来种 …… (第 0364a 页)
。与外道共。若
离善知识所护。则起外道见故。」

【此对伪显真。以劝修正定也。应知下。明邪定多染。 真如
下。明正定离相。谓邪不离见。而真不住见。邪 …… (第 0364a 页)
爱。真无所得。邪有我慢。真无懈慢。邪定则贪
著浓厚。正定则烦恼渐薄。一一翻对。真伪昭然。若
人不习此 真如
三昧。而得入如来种性者。未之有
也。何者。以修世间诸禅三昧。依于我见。多起味著。
系属三界。与外道共 (第 0364b 页)
。若离知识所护。则起外道之
见。故必修 真如
三昧。方乃得入如来种性也。】

「复次精勤专心修学此三昧者。现世当得十种利益。
云何为十。一者常为十 …… (第 0364b 页)
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
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
见佛故。终无有退。若观彼佛 真如
法身。常勤修习。毕
竟得生。住正定故。」

【此为怯退之机。以示专念方便也。复次下。明怯退
意。当知 …… (第 0365b 页)
 普利一切众生界」
#+END_VERSE


【此总结回向也。前二句。总结所说。谓此略论。乃随
顺如来所说深广之义。而以少言辞总摄集之。故
云甚深大义。随顺总说也。后二句。回造论之功而
向众生。盖菩萨本为众生。除疑舍执。起大乘信。而
离苦得乐。故造斯论。是以论成。即愿造论之功。称
同法性。普向一切众生。令其见者闻者。各各信解
修行。而證入 真如
三昧。以究竟无馀涅槃也。】

大乘起信论纂注卷下(终)
* No. 762-A

昔密藏开公始创刻藏 (第 0366b 页)

唐海东沙门 元晓 疏(并别记)

【△以下释上别立。别释二门。即为二分。真如门中。亦
有二意。初 释真如。
后释如相。又复初是总释。后是
别解。又初文明不可说。显理绝言。后文明可得说。
显不绝言。

(别记) (第 0207b 页)
初文中言离言说相离名字相。乃至言 真如
者因言遣言。后文中言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
谓如实空如实不空。然后文亦说一切分别皆
不相应。当知一切言 …… (第 0207b 页)
。亦不言绝。
是则彼难无所不审。

(别记)如是等言。无所不当。故无所当。由无所当。故
无所不当也。 真如
门中绝不绝义既如是说。生
灭门中亦同此说。

且止傍论。还释本文。】

「心 (第 0207c 页)
真如
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
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
无一切境界之 …… (第 0207c 页)
念。不可得故。」

【初文有三。一者略标。二者广释。其第三者往复除
疑。略标中言即是一法界者。是举 真如
门所依之
体。一心即是一法界故。此一法界通摄二门。而今 …… (第 0207c 页)
不取别相之门。于中伹取总相法门。然于总相有
四品中。说三无性所显 真如。
故言大总相。轨生真
解。故名为法。通入涅槃。故名为门。如一法界举体
作生灭门。如是举体为 (第 0208a 页)
真如
门。为显是义。故言体
也。此下广释。于中有二。一者显 (第 0208a 页)
真如
体。二者释真
如名。初中有三。一者当真实性以显 (第 0208a 页)
真如。
二者对
分别性而明 (第 0208a 页)
真如
绝相。三者就依他性以显 (第 0208a 页)
真如
离言。初中言心性者。约 (第 0208a 页)
真如
门论其心性。心性平
等。远离三际。故言心性不生不灭也。第二中有二
句。初言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者 …… (第 0208a 页)
无华相。唯有空性。当知此中道理
亦尔。第三中有三句。先约依他性法以明离言绝
虑。次依离绝之义以显平等 真如。
后释平等离绝
所以。初中言是故一切法者。谓从缘生依他起法。
离言说相者。非如音声之所说故。离名字相者 …… (第 0208a 页)
离可见之相差别。依他起法
当知亦尔。随诸熏习差别显现。而离可言之性差
别。既离可言可缘差别。即是平等 真如
道理。故言
毕竟平等。乃至故名真如。此是第二显 (第 0208a 页)
真如
平等。
以一切下。释其所以。所 (第 0208a 页)
真如
平等离言者。以诸 …… (第 0208a 页)
绝。又彼言说但
随妄念。故于真智不可不离。由是道理故说离绝。
故言乃至不可得故。显体文竟。】

「言 真如
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 (第 0208b 页)
真如
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
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
如。」 (第 0208b 页)
【释名中亦三。初标立名之意。所谓因言遣言。犹如
以声止声也。次正释名。此 真如
体无有可遣者。非
以真体遣俗法故。以一切法悉皆真故者。依他性
一切诸法。离假言说。故悉是真。悉是真者 (第 0208b 页)
。不坏差
别即是平等。是平等故。无别可立。故言一切皆同
如故。当知以下。第三结名。直显 真如
竟在于前。】

「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
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 …… (第 0208b 页)
。能如是知。顺中道
观。故名随顺。第二中言离于念者。离分别念。名得
入者。显入观智也。】

「复次此 真如
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一
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 …… (第 0208b 页)
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

【第二明 真如
相。在文有三。一者举数总标。二者依
数开章。三者依章别解。别解中即有二。】

「所言空者。从本巳来一 (第 0208c 页)
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一切
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 真如
自性。非有
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
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 (第 0208c 页)